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797209
大小:3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14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分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时间共120分钟。请将客观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写在相应答题卷上。第一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华文化的总体特点可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和”。“和”的精神不但在时间上与中华文化同生共长,而且在空间上渗透和体现于中华文化的各种具体形态。“和”就像中华文化的“基因”,制约着和规范着各种具体文化形态的基本风貌。 举一个最显著的例子,那就是《太极图》,我曾称其为“中华和谐美第一图”。它是动中有静的美,阴
2、阳二鱼似在一个大圆中永恒地旋转,但旋转中又保持着一种宁静,总之这是一种典型的中和之美,和谐之美。和谐美不但体现客观规律的“真”和目的的“善”,还要超越合规律的真与合乎目的的“善”。“真”是必然的、有限的、相对的,“善”是应然的、有意的、不自由的,超越“有限”、“相对”和“必然”,又超越“有意”、“应然”,才能升华到和谐美自由的境界。《诗经·文王》讲的“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最早的讲到了这种境界。“不识不知”,并不是蒙昩无文,而是指一种超越“必然”、超越“应然”,而又暗合规律的、目的的审美自由的状
3、态。孔子讲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也是这种境界。“从心所欲”就是超越“有意”、“应然”的无目的,所谓不逾矩,就是符合着“真”的规律和道德的“善”。孔子在这里把人生与审美结合起来,把人生境界提升到审美自由的境界。庄子讲的“忘我”、“无物”的“逍遥游”的境界,当然更是一种审美自由的境界。这种以和谐美作为人生最高理想的境界,充分展现了中华美学的根本精神和独特风采,这与西方以真为美的最高理想,形成了巨大的差异。西方自古希腊美学开始,就把美与真结合在一起,柏拉图认为达到最高真理的“理式”就达到了最高的
4、美。黑格尔是近代西方美学的高峰和集中代表者,他把美归于“理念的感性显现”,使其处于绝对精神的最低阶段,他认为只有经过宗教,到哲学以“无限”的“理性”形式,把握无限的理性内容时,才达到最高真理,真是远远地高于美的。可以说西方的美学,以真为美,追求最高的真理,是美的最高理想,这与中华文化和中华美学是大异其趣的。以中和之美或古典和谐美为主导理想的中华美学,可以称之为是中和美学或和谐美学,“太极图”的美作为中和之美或和谐之美的典型体现,自然可以成为中华美学、中华文化最鲜明的表征,因而,中华美学也可以称之
5、为“太极美学”,中华文化亦可以称之为“太极文化”。1.下列对“中华文化”的有关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华文化最基本的内涵是“和”,它渗透于中华文化的各种具体形态。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它制约着和规范着各种具体文化形态的基本风貌。C.中华文化的中和之美、和谐之美在被作者称为“中华和谐美第一图”的“太极图”中有充分的体现。D.中华文化也可以称之为“太极文化”,它有着各种各样的具体体现形态。2.下列对中华美学和西方美学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讲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和庄子讲的
6、“忘我”“无物”的“逍遥游”都达到了审美自由的境界。B.以和谐美作为人生最高理想的境界,充分展现了中华美学的根本精神和独特风采。C.西方美学把美与真结合在一起,而且强调宗教是达到美的最高境界的必由之路。D.中华美学追求的最高境界是“真”和“善”,西方美学追求的最高境界是“真”。3.下列表述,符合原谅意思的一项是()A.“太极图”中的阴阳二鱼似在一个大圆中永恒地旋转,但旋转中又保持着一种宁静,这是根据中华文化的“中和之美”和“和谐之美”而创造的。B.中华美学认为,只要超越了“有限”“相对”和“必然
7、”,又超越了“有意”“应然”,就可以升华到和谐美自由的境界。C.中国古代的孔子和庄子由于都对“太极图”有着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所以才能达到审美自由的境界。D.中华美学以中和之美或古典和谐美为主导理想,“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它在时间上、空间上渗透于中华文化之中。二.古诗文阅读(4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10题。(21分)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
8、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4.下列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行比一乡(比:合)适莽苍者(适:往)怒而飞(怒:鼓起翅膀)B.三径就荒(就:接近)帝乡不可期(期:期望)终鲜兄弟(鲜:少)C.怀良辰以孤往(怀:留恋)绝云气(绝:直上穿过)犹有所待者(待:等待)D.不矜名节(矜:自夸)臣以供养无主(主:主人)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