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质分离工程试题库.doc

传质分离工程试题库.doc

ID:50787095

大小:1.54 MB

页数:46页

时间:2020-03-14

传质分离工程试题库.doc_第1页
传质分离工程试题库.doc_第2页
传质分离工程试题库.doc_第3页
传质分离工程试题库.doc_第4页
传质分离工程试题库.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质分离工程试题库.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填空题1、分离作用是由于加入(分离剂)而引起的,因为分离过程是(混合过程)的逆过程。2、固有分离因子是根据(气液相平衡)来计算的。它与实际分离因子的差别用(板效率)来表示。3、汽液相平衡是处理(气液传质分离)过程的基础。相平衡的条件是(所有相中的温度压力相等、每一组分的逸度也相等)。4、精馏塔计算中每块板由于(组成)改变而引起的温度变化,可用(泡露点方程)确定。5、多组分精馏根据指定设计变量不同可分为(设计)型计算和(操作)型计算。6、在塔顶和塔釜同时出现的组分为(分配组分)。7、吸收有(1个)关键组分,这是因为(单向传质)的缘故。8、对多组分吸收,当吸收

2、气体中关键组分为重组分时,可采用(吸收蒸出塔)的流程。9、对宽沸程的精馏过程,其各板的温度变化由(进料热焓)决定,故可由(热量衡算)计算各板的温度。10、对窄沸程的精馏过程,其各板的温度变化由(组成的改变)决定,故可由(相平衡方程)计算各板的温度。11、为表示塔传质效率的大小,可用(级效率)表示。12、对多组分物系的分离,应将(分离要求高)或(最困难)的组分最后分离。13、泡沫分离技术是根据(表面吸附)原理来实现的,而膜分离是根据(膜的选择渗透作用)原理来实现的。15、传质分离过程分为(平衡分离过程)和(速率分离过程)两大类。16、分离剂可以是(能量)和(物质

3、)。17、Lewis提出了等价于化学位的物理量(逸度)。18、设计变量与独立量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来表示(Ni=Nv-Nc)19、设计变量分为(固定设计变量)与(可调设计变量)。20、温度越高对吸收越(不利)21、萃取精馏塔在萃取剂加入口以上需设(萃取剂回收段)。22、用于吸收过程的相平衡关系可表示为(L=AV)。23、精馏有(2)个关键组分,这是由于(双向传质)的缘故。24、精馏过程的不可逆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即(通过一定压力梯度的动量传递),(通过一定温度梯度的热量传递或不同温度物流的直接混合)和(通过一定浓度梯度的质量传递或者不同化学位物流的直接混合)。25

4、、通过精馏多级平衡过程的计算,可以决定完成一定分离任务所需的(理论板数),为表示塔实际传质效率的大小,则用(级效率)加以考虑。26、超临界流体具有类似液体的(溶解能力)和类似气体的(扩散能力)。28、恒沸剂与组分形成最低温度的恒沸物时,恒沸剂从塔(顶)出来。29、分离要求越高,精馏过程所需的最少理论板数(越多)。30、回流比是(可调)设计变量。1.衡量分离的程度用(分离因子)表示,处于相平衡状态的分离程度是(固有分离因子)。2.分离过程是(混合过程)的逆过程,因此需加入(分离剂)来达到分离目的。3.工业上常用(分离因子)表示特定物系的分离程度,汽液相物系的最大

5、分离程度又称为(理想分离因子)。4.当混合物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满足()条件即处于两相区,可通过(物料平衡和相平衡)计算求出其平衡汽液相组成。5.最低恒沸物,压力降低是恒沸组成中汽化潜热(小)的组分增加。6.对一个具有四块板的吸收塔,总吸收量的80%是在(塔顶釜两块板)合成的。7.吸收过程在塔釜的限度为(),它决定了吸收液的(该组分的最大浓度)。8.吸收过程在塔顶的限度为(),它决定了吸收剂中(自身挟带)。9.吸收的相平衡表达式为(L=AV),在(温度降低,压力升高)操作下有利于吸收,吸收操作的限度是(,)。1.若为最高沸点恒沸物,则组分的无限稀释活度系数与

6、饱和蒸汽压的关系式为()。2.解吸收因子定义为(S’=VK/L),由于吸收过程的相平衡关系为(V=SL)。3.吸收过程主要在(塔顶釜两块板)完成的。4.图解梯级法计算多组分吸收过程的理论板数,假定条件为(三组分物系中,xA与xS的比值与共沸物中组分A与组分B的相对量一样),因此可得出(αAB,αSB)的结论。5.恒沸剂的沸点应显著比原溶液沸点(大10K)以上。6.吸收过程只有在(贫气吸收)的条件下,才能视为恒摩尔流。7.吸收过程计算各板的温度采用(热量衡算)来计算,而其流率分布则用(简捷计算)来计算。8.在一定温度和组成下,A,B混合液形成最低沸点恒沸物的条件

7、为()。9.非清晰分割法假设各组分在塔内的分布与在(全回流)时分布一致。10.采用液相进料的萃取精馏时,要使萃取剂的浓度在全塔内为一恒定值,所以在(进料时补加一定的萃取剂)。11.当原溶液为非理想型较强的物系,则加入萃取剂起(稀释)作用。12.要提高萃取剂的选择性,可(增大)萃取剂的浓度。13.吸收过程发生的条件为(溶质由气相溶于液相,Pi>Pi*,yi>yi*),其限度为()。14.在多组分精馏计算中为了给严格计算提供初值,通常用(清晰分割)或(非清晰分割)方法进行物料预分布。15.当两个易挥发的组分为关键组分时,则以(塔釜)为起点逐板计算。16.三对角矩阵

8、法沿塔流率分布假定为(衡摩尔流)。1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