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试题及答案.doc

高二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试题及答案.doc

ID:50774836

大小:3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3-14

高二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高二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高二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高二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高二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单元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倔起阡陌之中(qiān)盛以锦囊(chénɡ)洎牧以谗诛(jì)据崤函之固(xiáo)B.以三矢赐庄宗(sì)瓮牖绳枢(yǒn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wèi)约从离衡(zònɡ)C.隳名城(huī)逡巡而不敢进(qūn)国胡以馈之(kuì)仓廪实(lǐn)D.赢粮而景从(yǐnɡ)销锋镝(dí)国胡以相恤(xù)方其系燕父子以组(xì)解析:此题考查汉字的字

2、音。B项,“以三矢赐庄宗”中的“赐”应读为“cì”,“瓮牖绳枢”中的“牖”应读为“yǒu”,“为天下笑”中的“为”应读为“wéi”。答案:B2.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错的一项是()A.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率:一概。始速祸焉速:快疾。B.胜负之数,存亡之理数:道理。抑本其成败之迹本:本来。C.此三者,吾遗恨也恨:遗憾。华山之阳阳:山的南面。D.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根源。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适:贬职。解析:此题考查实词词义。A项,“始速祸焉”中的“速”应释为“招致”;B项,“胜负之数”中的“数”应释为“命运”,“抑本其成败之迹”中的“本”应释为“考察、考究”;D项,“舟行适临汝”中的“适”应

3、释为“到”。答案:B3.下列各句加点的词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火尚足以明也②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③逸豫可以亡身④仓皇东山⑤且庸人尚羞之⑥将军身被坚执锐⑦是故圣益圣,愚益愚⑧素善留侯张良⑨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⑩则修文德以来之渔人甚异之函梁君臣之首A.①⑧/②/③⑩/④⑨/⑤/⑥⑦B.①⑥/②⑦/③⑩/④⑧/⑤/⑨C.①⑧/②/③⑤/④⑨/⑥⑦/⑩D.①⑦/②/③⑤/④/⑥⑧/⑨⑩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活用辨析能力。①⑧句中的“明”“善”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②句中的“礼”“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③⑩句中的“亡”“来”是动词的使动用法,④⑨句中的“东”“面”是名词作状语,⑤句中

4、的“羞”“异”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⑥⑦句中的“坚”“锐”“圣”“愚”均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答案:A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全都正确的一项是()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和,同,连词)A.与与尔三矢(给予,动词)与战胜而得者(跟,同,介词)皆被发文身(刺画花纹,动词)B.文其文漫灭(文章,指碑文,名词)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指碑文,名词)噌吰如钟鼓不绝(鼓,名词)C.鼓微风鼓浪(鼓动,动词)填然鼓之(击鼓,动词)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告诉,动词)D.告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报告,动词)赏施于告奸(告发,动词)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A项,“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中的“与

5、”应释为“交结,交好,动词”;B项,“独其为文……”句中的“文”应释为“文字,指单个的字,名词”;D项,“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中的“告”应释为“祷告,动词”。答案:C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B.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C.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D.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词语古今意义不同用法的辨析。A项,“故事”指旧事,前例,与现代汉语意义不同;C项,“从事”指官名,一般属官;D项,“智力”指智慧和力量,是由两个词组成,与现代汉语的意义不同。答案:B6.对下面各句的翻译,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6、)A.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比较秦国接受贿赂而取得的土地和通过作战胜利而取得的土地,它们的实际数量是其他六国的一百倍。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就是古代求学的人不能不深入地思考并谨慎地采取的缘故啊。C.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一个人夜里呼喊作乱,作乱的人四方响应。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被敲击而发出响亮声音的山石,到处都是这样。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A项,正确译文应为:把秦国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与战胜而得到的土地比较,实际上多到百倍。答案:A二、(12分,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

7、、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7.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于是余有叹焉。叹:感慨。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