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教学反思.doc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教学反思.doc

ID:50766854

大小:2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08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教学反思.doc_第1页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教学反思.doc_第2页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教学反思.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教学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教孩子解分数乘除法应用题》颍上县半岗镇侯郢小学--邱秋摘要:接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要掌握公式:“1”的量×分率=比较量。求比较量用乘法,求“1”的量用除法。关键词:分数乘法除法应用题比较一、掌握公式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是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教者在本节课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弄清分数乘法和除法应用题的区别和联系,能够应用“单位“1”的量×分率=比较量“这个数量关系,根据已知量和未知量来判断是分数乘法还是除法应用题。教材为此也安排了例2这个例题:例2:长江流域约有120种矿产资源,可供开发的占。长江流域的矿产资源种数约占全

2、国的。(1)长江流域可供开发的矿产资源有多少种?(2)全国的矿产资源有多少种?其中第(1)题是一道分数乘法应用题,第(2)题是一道分数除法应用题。教材的编排意图是通过两题的比较,去找到二者的区别和联系。为此,我在教学中的流程也很简明:先学生自己两道题,然后再讨论两道题的联系和区别,最后教师总结。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充分给予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然而,我教学中却发现:学生要发现两道题的区别和联系并不容易,课后从学生的作业情况看效果也不是很理想。是什么阻碍了学生知识的形成呢?我在课后经过分

3、析,认为是教材编排的这个例题对于本课的知识目标形成的针对性不强,或者说是例题中包含的其他东西太多干扰了学生对两题的对比。二、看求比较量或“1”的量首先,两道题中包含了3个量即长江流域的矿产资源、长江流域可供开发的矿产资源和全国的矿产资源。这三个量中有两个量都是单位“1”,虽然这并没有超出学生的现有的认知水平,但是却使问题复杂化了,对于本课的教学目的起到了一个干扰作用。其次,本例中的第(1)题中的单位“1”的量是长江流域的矿产资源,是已知量。而第(2)题中的单位“1”的量是全国的矿产资源,是未知量。两道题的数量关系分别是:长江流域的

4、矿产资源×=长江流域可供开发的资源和全国的矿产资源×=长江流域的矿产资源。两道题的数量关系和单位“1”的量都不一样,也不利于学生比较。这也造成本节课目标达成的难度增加。最后,例题中文字较多,特别是几个量的文字叙述较多,这也给部分学生,特别是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增添了麻烦,他们也许要为弄清题意费上一阵时间。综上所述,我认为教材在编写这个例题也许太过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等方面的原因,造成对本课的目标达成难度增大。这个例题是不合适的。为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区别比较的例题:例2:(1)果园里有60果桃树,李树是桃树的,李树有多少棵?(2)果园里有

5、60果李树,李树是桃树的,李树多少棵?这样的设计我认为有这样几个好处:1、单位“1”不变,都是桃树。2、数量关系都是一样:桃树×=李树。既然单位“1”不变,数量关系都一样,为什么却一个是乘法,一个是除法呢?学生再通过比较,很容易就发现第1题的单位“1”是已知量,求比较量,当然用乘法。第2题的单位“1”是未知量,求单位“1”,当然是用比较量除以分率,是用除法。通过这样的例题设计,我认为简明扼要,利于学生认清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区别和联系,更好掌握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为后面的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打下基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