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拥堵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pdf

城市交通拥堵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pdf

ID:50766020

大小:1.86 MB

页数:8页

时间:2020-03-08

城市交通拥堵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pdf_第1页
城市交通拥堵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pdf_第2页
城市交通拥堵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pdf_第3页
城市交通拥堵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pdf_第4页
城市交通拥堵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市交通拥堵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城市交通拥堵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张建军魏景丽吴迪【摘要】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伴随着居民出行需求的快速增长和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从而使得道路交通量水平急剧攀升。根据公安部交管局发布数据,截至2012年末,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12089万辆[1],已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保有量国家,随之而来的交通拥堵已越来越多的成为城市焦点问题。交通拥堵带来了严重的环境、资源、经济等问题,为此,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益,已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部门的当务之急。基于拥堵成因可以分为常发性交通拥堵和偶发性交通拥堵。对于常发性交通拥堵的成因,分别从交通、空间和经济

2、角度进行了分析,提出城市交通治理的总体思路,并结合马鞍山交通整治的实例对交通拥堵整治的具体方法进行探讨。【关键词】城市交通;交通拥堵;交通经济学;城市空间;拥堵整治1.城市交通拥堵概述对交通拥堵的评价往往出于人的感官,不同的城市、不同的道路条件、不同人对向同的交通运行状况往往有着不同的拥堵评价。因此,目前尚无统一的交通拥堵定义,而更多的只是把交通拥堵现象笼统的定义为交通需求超过道路通行能力时,产生的交通滞留现象。这样的定义说明了一般状况下交通拥堵的成因。现有对于城市交通拥堵状态更多的基于拥堵成因、拥堵时序和拥堵程度进行分类。基于拥堵成因可以分为常发性交

3、通拥堵和偶发性交通拥堵;基于拥堵时序则分为原始拥挤和后续[2]拥挤;而根据北京交通拥堵指数的评判,其中交通拥堵阶段包括轻度拥堵、中度拥堵和严重拥堵。其中,前两种分类方法也为我们治理交通拥堵找到了切入点。对于偶发性交通拥堵而言,需要加强对道路运行秩序的管控,提高对道路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这种应急反应能力从拥堵时序角度而言,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需要高效的恢复问题路段的通行条件;另一方面也需要及时划定交通拥堵波及区域,对外围交通采用合理的交通引导分流方案。值得说明的是,高效恢复问题路段通行条件不光需要完善的应急预案机制,还需要在道路设计时考虑设置应急设

4、施,如高速公路的应急车道、封闭快速路设置应急停靠区域等。对于常发性交通拥堵而言,其根本原因还是交通供需矛盾。根据交通拥堵空间的不同可以将常发性交通拥堵具体分为节点拥堵、路段拥堵(或者通道拥堵)、区域拥堵。其中节点交通拥堵而言,通常首先考虑对拥堵交叉进行交通管控的优化和节点工程改造(如:多路交叉渠化改造、互通改造等),在交通管控优化难以适应交通需求,而建设条件难以支撑工程改造时,则可以考虑路网分流,依靠交叉口群进行组合分解;对于路段或通道交通拥堵而言,在交通管理优化难以适应交通需求而需要进行交通设施改造时,通常需要首先考虑运行车辆的OD构成,根据主要OD

5、点对分布选择优先进行原路扩容改造还是新建替代路径;对于区域交通拥堵而言,需要首先分清拥堵来源于过境交通、内部交通还是出入交通,从而选择优先1改造外围交通环境、内部交通环境还是强化内外交通的衔接。本文主要对于常发性交通拥堵的成因、解决思路和整治案例进行研究。2.城市交通拥堵成因改善城市交通环境需要首先分析交通拥堵成因,而分析交通拥堵成因往往需要从交通内在需求出发分析供需的匹配性。对于交通需求而言,其发生、吸引需求来自于城市空间用地形态,其出行分布和路径选择又置身于特定的经济行为。因此,本文在分析城市交通拥堵成因时分别从交通、空间和经济角度进行了研究。2.

6、1拥堵的交通成因如前文所述,常发性交通拥堵源之于交通的供需矛盾,那么我国现状的交通需求发展态势如何,道路网络通行供给又存在哪些问题呢?2.1.1变化中的交通需求在当前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交通需求特征包含的交通方式、出行距离、交通流量以及交通流向均处于快速的变化之中。以马鞍山为例,其先后于2011年和2003年实施了两次居民出行调查,从分析结果来看,2011年城市交通出行方式主要以步行和电动车为主,其中出租车和私家车出行方式占总出行的5.3%,较2003年增长了9.6倍,而相比之下公交出行比例为12.7%,仅提高1%。随着城市空间的快速扩张,2011

7、年居民平均出行距离达到2.8km,平均出行时耗23.79min,比2003年增长了20.9%。2000~2010年间全市汽车保有量增长了8.1倍,而同时调查结果显示私人小汽车购买意向数量将为现状(2011年)户均[3]拥有量的20倍。另外,随着行政区划的调整,城市空间由滨江发展调整为拥江发展,城市组团间的交通出行期望产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些交通需求特征的变化给道路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1马鞍山城市空间规划现状(左图)及未来(右图)2.1.2现实中的路网通行条件2考察区域路网的供给能力,需要结合路网密度、路网结构、路网布局和交叉口条件等因素进行具体分析。

8、根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规定,城市道路面积宜为人均6-13.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