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764095
大小:671.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0-03-14
《介入治疗学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介入治疗学1介入治疗学介入治疗学又称为介入医学,是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兴治疗方法。包括血管内介入和非血管内介入治疗,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和外科、内科一道称谓三大支柱性学科。2非血管性介入治疗一、CT、超声引导下的各种穿刺活检术:包括颈部淋巴结、胸壁、乳腺肿瘤、肺部、纵膈、肝脏、胰腺、肾、骨骼及软组织穿刺活检术。3非血管性介入治疗二、非血管性腔道成形术:包括食道、十二指肠、直肠狭窄支架植入术;支气管狭窄支架植入术;经皮穿刺胆道狭窄扩张及支架植入术;经皮穿刺胆管取石术。4非血管性介入治疗三、实
2、体瘤局部灭能术:1.经皮穿刺瘤内灭能术:包括肺癌及肝癌穿刺注药灭能术。2.射频消融术:肺部肿瘤及肝脏肿瘤多极射频治疗术。3.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治疗方法,又称为体内γ-刀治疗术。包括颈部淋巴结转移瘤、胸壁肿瘤、肺部肿瘤、纵膈及淋巴结转移瘤、肝癌、胰腺癌、前列腺癌等。只要有穿刺通道,全身各部位均能行放射性粒子植入术5非血管性介入治疗四、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包括肺脓肿、肝脓肿、胰腺脓肿、腹部包裹性脓肿穿刺引流术。肝、肾、胰腺等囊肿引流术及囊壁灭能术。心包积液穿刺引流术。阻塞性黄疸经皮穿
3、刺引流术。6非血管性介入治疗五、椎体成形术:压缩性骨折及椎体转移性肿瘤骨水泥治疗术。7非血管性介入治疗六、腹部神经丛阻滞术:治疗腹部慢性疼痛及腹部癌痛。8血管性介入治疗一、血管疾病方面:经皮血管腔内成形、血管支架、溶栓治疗(如四肢动脉血管成形、支架植入术;非特异性大动脉炎;肾动脉狭窄扩张及支架植入术;布-加综合征腔内治疗;下肢动静脉溶栓治疗等)。控制出血(鼻出血、肺大咯血、急性胃肠道出血、急性创伤性出血、产后大出血等栓塞治疗)。血管瘤的治疗(肝动脉瘤栓塞治疗等)。下肢静脉滤器植入术及各种血管造影诊断等
4、。9血管性介入治疗二、肿瘤性疾病:肿瘤的药物灌注及供血动脉栓塞治疗(肺癌、肝癌、肾癌、胃癌、子宫肌瘤等灌注栓塞治疗)。10原发性肝癌治疗方法的比较一、肝癌的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仍是各种治疗方法中疗效最好者。凡是肝癌诊断明确,肝功能代偿良好,肿瘤有可能切除者,都应争取尽早施行根治性的手术切除。切肝手术必须预先阻断肝门(即阻断肝脏的血液循环)才能施行,由此引起的肝细胞缺血往往使术后肝功能恢复时间大大延长,有些甚至引起肝功能衰竭,或导致其他并发症。另外术中残留癌细胞的可能性也大,同时术后复发的
5、几率高。11原发性肝癌治疗方法的比较二、肝癌肝移植 器官移植是人类20世纪医学发展的巨大成就之一,肝脏移植作为大器官移植的代表,是当今外科领域最尖端的手术之一,被誉为当代的“医学之巅”,成为拯救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有效方法,肝脏移植是现代医学科技发展的标志和医院综合实力的体现。但是肝脏移植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肝脏供体少、移植肝血液种植转移等。12原发性肝癌治疗方法的比较三、肝癌的微创治疗 由于不少肝癌在发现时已属于中晚期,而且约80%合并有肝硬化,故并不是所有病人都能施行根治性切
6、除术。因此,以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为目标的综合治疗便成为肝癌治疗的重要方法,而微创治疗又是综合治疗中的主要手段。目前应用于临床的微创治疗技术主要有经皮股动脉穿刺肝动脉栓塞术、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术、肝癌射频消融术、无水酒精注入疗法、腹腔镜肝癌切除术、腹腔镜与超声联合引导下肝癌射频消融术、等。13原发性肝癌治疗方法的比较三、肝癌的微创治疗1.经皮股动脉穿刺肝动脉栓塞术 正常肝组织的血供25%来自肝动脉,75%来自门静脉。而肝癌组织的血供则几乎全部来自肝动脉。本疗法即是把化疗药物经肿瘤供血
7、动脉注入,是肿瘤部位药物浓度增加,并将供应肿瘤的肝动脉进行栓塞,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断癌组织的血供,减缓肿瘤的生长速度,有些甚至可导致癌组织坏死和缩小,为手术或其他根治性治疗创造机会和条件。当然,这一疗法使用范围广,是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首选方法。14原发性肝癌治疗方法的比较三、肝癌的微创治疗2.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术 是肝癌治疗的一项新方法,医学界有人把它形象地称为“粒子刀”“体内γ-刀”。它是通过手术或微创方式将多个封装好的具有一定规格、活度的放射性同位素,经施源器或施源导管直接施放到肝癌组织
8、内部,并将放射源根据肿瘤大小和形状,按一定规律排列,对肿瘤组织进行近距离、高剂量照射,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其适应症为:⑴术中残留;⑵介入治疗后复发者;⑶少血供型肝癌⑷肿瘤直径〈7cm;⑸没有侵犯大血管者。15原发性肝癌治疗方法的比较三、肝癌的微创治疗3.肝癌射频消融术 在B超或CT引导下将射频电极针准确插入肿瘤,利用电极发出的热能使肿瘤病灶产生凝固性坏死。这一技术创伤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易于耐受,一般在局麻下即可完成,适合于直径5cm以内的病灶或不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