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井评价固井质量的方法与技术.ppt

测井评价固井质量的方法与技术.ppt

ID:50748051

大小:2.45 MB

页数:61页

时间:2020-03-13

测井评价固井质量的方法与技术.ppt_第1页
测井评价固井质量的方法与技术.ppt_第2页
测井评价固井质量的方法与技术.ppt_第3页
测井评价固井质量的方法与技术.ppt_第4页
测井评价固井质量的方法与技术.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测井评价固井质量的方法与技术.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SWPI--中海油技术服务<固井技术测井专题>固井质量评估检测方法WelcometoDiscussThisTopictogether!2003年2月测井评价固井质量的方法与技术首先请同志们思考下列两个问题:1)目前油田现场在利用测井手段评价固井质量时有哪些常规方法或新方法?有哪些比较流行的评价软件?如何确定窜槽位置(挤水泥)?2)固井质量好的井段声波幅度值?,固井质量差的井段声波幅度值?,在调辉记录的VDL图上,左边套管波条纹清晰、右边地层波条纹消失,则意味着第一胶结面胶结?,第二胶结面胶结?,SBT是什么测井?汇报内容固井质量测井评价方法的种类及发展状况水泥胶结测井(

2、CBL)方法原理及应用声波变密度测井(VDL)方法原理及应用水泥评价测井(CET)的方法原理及应用超声成象测井(USI)同位素示踪(RTS)测井方法及应用WATCH软件演示及现场应用分析结论与建议关于工程测井概念(EngineeringWellLogging)工程测井是套管井工程技术测井的简称,主要目的是对套管井的工程技术状况和管外水泥胶结进行检测和评价;工程作业效果检测和评价有时也被归入工程技术测井的范畴。当前的主要工程测井技术有井径类测井、声幅测井、声波变密度测井、长源距声波测井、扇区水泥胶结测井、电磁测井、井下电视测井、躁声测井、井温测井、放射性示踪测井等.支撑固

3、定套管柱、防止层间串通和通过套管外环形空间流动、防止地层污染和套管腐蚀、有效地进行挤水泥作业、为优化储层的生产建立层间流体隔离!当环形空间内存在压缩强度很大的低渗透性物质时,就可起到流体的隔离作用。水泥就是这样一种理想物质(低渗、强压缩度),其声阻抗能指示水泥的存在和质量。有很多原因需要确定套管水泥胶结质量常见物质(固井时井下介质)的声学参数物质密度声速(Km/s)声阻抗(Mrayl)空气0.0013-0.130.330.0004-0.04淡/盐水11.51.5钻井液1-21.3-1.81.5-3水泥浆1-21.5-1.81.8-3水泥/G级1.92.7-3.75.0-

4、7.0泥岩2.551.83-3.962砂岩2.655.5石灰岩2.716.4-7.012-16.6钢7.895.946评价固井质量的声测井目前有①水泥胶结测井(CBL)②声波变密度测井(VDL)③水泥评价测井(CET,SBT)④超声成像测井(USI,UBI,CBIL)④井温测井(TL)、放射性同位素示综测井(RTS)和中子寿命测井(TDT).从最早的CBL到目前先进的USI,记录了评价固井质量的声测井方法和仪器的发展历程!CBLVDLCET/SBTUSI,CBIL,UBI传统的水泥胶结评价采用声幅法(CBL)和声波变密度法(VDL)。CBL只能对第I界面情况进行检

5、测,VDL能对第I,II界面进行检测,但它的准确解释也存在很大困难。另外CBL和VDL只是圆周向的平均测量效果,难以区分井周不同方向的条形欠胶结处。进入80年代后,国外推出了基于超声脉冲反射法原理的水泥胶结评价测井仪器,例如CET,SBT,CBIL等,这些仪器可准确判断第I界面是否胶结好,测量情况能说明圆周向的胶结情况,结合VDL可进行第II界面评价,但这些仪器本身尚不能准确地判断第II界面胶结的好坏。已有模拟实验证明这些仪器不能单独用于评价第II界面的胶结状态,即仅依靠超声脉冲反射法难以评价第II界面的胶结状态(石油大学乔文孝等)。一、CBL水泥胶结测井isCemen

6、tEvaluationTool1、基本原理水泥套管套管波V泥浆

7、测量井段从井底到水泥面以上50-100m处,测井时把井下仪器放到预计水泥上返高度之上200-300m处的纯泥浆段(自由套管井段),调节仪器(检流计光点),使曲线偏转8-10cm,这是全井段最大值,然后下到井底,上提测井!3)CBL曲线的横向比例为50mv/Cm,深度比例为1:200。4)具体解释时在参考GR,CAL曲线时,首先确定纯泥浆段,然后确定混浆带,最后根据相对幅度来判定固井质量。CBL具体的测井过程及曲线解释CBL测井解释实例0_____________500mv固井声幅CBL测井曲线实例CBL固井剖面解释时尽量结合CAL和GR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