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高一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doc

襄阳高一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doc

ID:50739582

大小:55.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3-14

襄阳高一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doc_第1页
襄阳高一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doc_第2页
襄阳高一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doc_第3页
襄阳高一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doc_第4页
襄阳高一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襄阳高一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襄阳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36分)一、(15分,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A.敕造(chì)惫懒(bèi)讪讪(shà)扪参历井(chān)B.錾银(zhǎn)两靥(yàn)桌帏(huì)拗他不过(niù)C.蹙缩(cù)歆享(xīn)榫头(sǔn)吮血(shǔn)D.咨嗟(chǎ)盥沐(guàn)贾人(jiǎ)间或一轮(jiān)2.下列词句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俨然迷罔炮络飞端瀑流争喧豗B.放涎黼黻巉岩巫山巫峡气潇声C.驯熟伶俐踌躇悠咽泉流

2、冰下难D.潦倒杜撰寒喧群山万壑赴京门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我们过了一座的小桥,来到一个的去处。这里有茂林修竹,清流激湍。这么一个好地方,我们不想经常来探幽呢?只是没有工夫罢了。今天终于能够到此一游,大家,久久不愿离去。A.精巧清静何尝流连忘返B.精美清净未尝依依不舍C.灵巧安静如何乐此不疲D.精巧宁静为何难舍难分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不但相信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B.王夫人丧子后好不容易再次得子,无论从母性本能还是从自身权益出发,王夫人对宝玉都弥足珍贵。C.大观园旅游纪念品商场里摆满了名人字画、根雕

3、作品、导游地图、古玩、佩饰等多种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游客们精挑细选,讨价还价,热闹极了。D.随着时间的变化,传统中某些成分会变得无处可用而逐渐淡化以至衰亡;生活中某些新的因素会慢慢积淀,并经过筛选、整合而成为传统的新成分。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续,这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B.鲁迅,原名周树人。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祝福》《药》就选自他

4、的小说集《彷徨》。C.海明威,美国现代作家,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有《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他在50年代塑造了一批以《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为代表的“硬汉”形象。D.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出现了以李白、杜甫、白居易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的诗人,他们虽然写作风格不尽相同,但都在文学世上留下了辉煌的诗篇。二、(12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橘颂》当为屈原晚年所作  《橘颂》是屈原的一篇很重要的作品。作为我国第一首咏物诗,它以独特的借物喻人的手法,突出而生动地表现了屈原高洁、坚贞的人格和志

5、趣,因而也是我们了解屈原的一篇佳作。但是关于它的创作时间,直到现在学者们的看法仍有分歧。有的认为它是屈原青年时期的作品,甚至可能是他最早的作品;有的则认为作于顷襄王早期,或认为作于顷襄王后期,而曹大中先生则曾撰文断定它是屈原的绝笔。看法如此分歧,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可靠的史料太少,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对屈原的作品,对屈原的思想、感情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过程的认识、把握或有不够准确、深入的地方。从现存最早的楚辞注本王逸的《楚辞章句》看,就反映出对屈原作品包括《橘颂》认识的模糊、矛盾来。如王逸的《九章章句序》中说,《九章》皆屈原“放于江南之野”后作,也就是说《九章》都是

6、顷襄王时的作品。其《橘颂》的“年岁虽少,可师长兮”句注文却说屈原“言己虽幼小,言有法则,行有节度,诚可师用长老而事之”,则又认为《橘颂》乃屈原青少年时代所作了。而在“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句下又注曰:“屈原亦以修饰洁白之行,不容于世,将饿馁而终。”显然又把它当作屈原晚年的作品了。王逸的观点虽不确切,却对后世发生了深刻影响。  由于以往各家对《橘颂》创作年代的判断皆建立在自己对《橘颂》文义的认识上,缺乏具体、可靠的硬性证据,故楚辞学家赵逵夫先生另辟蹊径,从《礼仪•士冠礼》之祝辞中找到外证,从而作出《橘颂》乃屈原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抒怀之作的结论。……赵先生发前人

7、所未发,他的论述对于帮助我们加深对《橘颂》创作过程的理解无疑是有帮助的。但《橘颂》尽管有这样一些与《士冠辞》的相似之处,可能屈原在写作《橘颂》时的确借鉴了《士冠辞》的立意和词语,或受到《士冠辞》潜在的影响,但这并不能表明这就一定是屈原在举行冠礼后抒怀之作,因为屈原也完全可能在他晚年回顾自己生平、总结自己志行时借传统的《士冠辞》形式以咏橘而自我肯定、自我勉励。何况《橘颂》和《士冠辞》在形式上有很大不同,特别是从其诗句的涵义并联系屈原全部辞作中表现的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情况来看,根本不像屈原青年时代的心态和口气,而是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对一生志行的总结、肯定和自勉。

8、6.本文作者对赵逵夫的观点提出异议,最重要的一点依据是A.屈原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