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ppt

非物质文化遗产.ppt

ID:50723782

大小:1.17 MB

页数:8页

时间:2020-03-16

非物质文化遗产.ppt_第1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ppt_第2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ppt_第3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ppt_第4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非物质文化遗产壮剧广西壮族自治区一:壮剧-介绍壮剧是壮族的戏曲艺术形式,是在壮族民间歌舞和说唱技艺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由于地域环境、方言土语、音乐唱腔、表演风格及伴奏乐器的差异,形成了多种壮族戏曲,大致可分为广西北路壮剧、广西南路壮剧,云南壮剧、广西壮族师公戏(又称壮师剧)和壮族吊线木偶戏等5个品种。旧时壮族自称“布托”,意即“土著者”、“本地人”,把壮戏称为“昌托”即“土戏”,以别于汉族剧种。壮师剧全称为壮族师公戏,因其脱胎于壮族民间师公教的祭祀娱神歌舞而沿称。由于流行地区和语言、音乐唱腔、表演等的不同,壮剧分为北路壮剧、南路壮剧和师公戏三类。南路壮剧,主要流行于使用壮语南部方言

2、的靖西、德保、那坡、天等、大新、田东、田阳一带。壮族师公戏在壮族地方叫“壮师”或“调师”。主要流传于河池、宜山、来宾、贵县、上林、武鸣、邕宁一带。是从“跳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壮剧-历史发展壮族有七种传统戏剧:流行于靖西、德保的德靖木偶剧,流行于靖西、德保、那坡的马隘壮剧,流传于田林、凌云、乐业、百色等桂西一带的田林壮剧,流传于隆林的隆林壮剧,流传于文山富宁县的富宁壮剧和广南壮剧,流传于武鸣、河池、宜山、来宾、贵县等地的师公戏。壮族人酷爱壮剧,早期和宗教信仰有关。马隘壮剧的唱腔来自舞蹈,舞蹈也与巫舞有关。师公戏的舞蹈本身就是乐神的动作,“师公”即巫师,戴木面具或纸画脸谱,穿

3、长红袍,唱歌跳舞以娱神,称之为“傩”。壮族人所以迷恋于壮剧,除了戏的内容吸引人以外,乐神消灾、人寿年丰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南宋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就记述了壮族的歌唱风习:“广西诸郡,人多能合乐,城郊村落,祭祀、婚嫁、喜葬,无不用乐,虽耕田,亦必口相乐之。”由于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壮剧受到多元文化和强势文化的冲击,生存出现危机。青年一代追求时尚,视壮剧为土俗,欣赏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热情锐减。随着壮剧老艺人相继去世,不少地方壮剧的传承出现断代,这一特色剧种开始自然消失。及时对壮剧进行抢救和保护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壮剧

4、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壮剧的图片展示壮剧-特点壮剧音乐主要来源于山歌、民间说唱、道场音乐等,按戏曲音乐的划分可分为腔、曲牌、唱词、乐器几个部分。壮剧表演有“女不离扇,男不离刀”之说,也有一些传统步伐、调度规则,但不拘泥于过多的程式,而是根据壮族宗教歌舞及剧目需要,不断吸收民间及汉族戏等各类表演技艺进行充实,形成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 壮剧的化妆有俊扮和脸谱之分,俊扮是生、旦行的一般装扮,搽底油、拍底色揉红、描眉眼,脸部干净没有勾画其他的线条图案。脸谱有一定的格式,人物性格品性自然分明。 壮剧原来没有服装道具。清朝光绪年间有人到广西经商,才带回一批服装道具。尔

5、后根据不同角色,逐年增补改制,才丰富起来。但服装有民族特色,大部分用黄褐色。旦角穿的与平常的壮族服装一样,只在头上包手巾,然后在手巾上戴上一道箍。传统壮剧的服装多为自制,大多用自织的土白布,料按戏服的式样绘制各种图案。壮剧表演由于使用大量的壮话唱词,因此表演者多数是在壮话聚集地的戏友,在化妆表演方面原生态味道浓郁。壮剧-艺术特色壮剧上演剧目大多来自本民族的生活实践,反映壮民族的生活意愿和审美习惯,讴歌真、善、美,鞭达假、丑、恶,因而形成了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深刻的思想性特色。演出多伴随着民族的活动而产生和发展。一般都在婚嫁喜庆,节日歌圩才登台演出,具有浓烈的民间习俗特色。既有源于本民族

6、的土曲、土调,民间杂耍和民间舞蹈的继承,也有对民歌、八音、时令、小调的吸收,还有从兄弟剧种的音乐、曲牌、表演形式、技巧的引进。形成了壮剧自身艺术的多源性特色。壮剧演出唱、念都用壮语,引用本民族谚语、比喻、俚语和格言,语言生动、词汇丰富,对仗工整、押韵上口,醒人耳目,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戏剧语言特色。壮剧-衰落与新生壮剧是广西壮民族的代表剧种。它的产生、发展,经历了几番沉浮:乾隆三十年形成演出班社,光绪三十年仲春,北路壮剧达到鼎盛阶段,但随后便很快衰落。新中国成立后壮剧得以新生,却又在“文革”期间消沉,改革开放后,壮剧重获新生。但是,由于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壮剧受到多元文化和强势文化的

7、冲击,生存又出现危机。青年一代追求时尚,视壮剧为土俗,欣赏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热情锐减。据了解,随着一些民间老艺人的离世和退隐,南北两路壮剧都面临后继乏人、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田林县原有的106个业余剧团也减少到现在的30多个,壮剧活动的舞台逐渐缩小。及时对壮剧进行抢救和保护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壮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阶段,壮剧再次获得发展机遇。壮剧-价值壮剧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