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717094
大小:46.4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14
《2013年安庆市高三模拟考试(二模)语文参考答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3年安庆市高三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3分)A(“普遍模糊”扩大了范围,原文信息是“恐怕还真有不少人回答不出来”。)2.(3分)C(A.“在……的基础上”与“提出……论题”二句顺序颠倒;B.“复兴内涵”,应该是“文化内涵”;D.“阐明民族文化复兴的意义”,应该是“阐明在继承基础上创新的意义”。)3.(3分)D(A.条件表述不充分,按文意文化复兴有“有文化”和没有“已经中断或早已消逝”两条件;B.错在“三个层面”,按文意我们民族的文化复兴应指精神层面;C.错在“我们的文化复兴选择哪段哪派皆可”,按文意我们
2、的文化复兴不能局限于哪一段、哪一派。)4.(3分)A(阴:秘密。)5.(3分)D(两个“也”都是句末语气词,表陈述语气。A.都是连词,前一个表转折,后一个表修饰;B.都是介词,前一个译为“对”;后一个译为“到”;C.前一个是介词,译为“凭借”,后一个是连词,译为“因为”。)6.(3分)C(范睢不是“为抬高自己身价”,而是试探秦王是否真心,以免多言招致祸患。)7.(10分)(1)(5分)秦王隐约听到他的话,便屏退身边侍从,跪着请求说:“先生用什么指教我?”(“微”“屏”“跽”“何以”各1分,语句通顺1分)(2)(5分)诸侯看到齐国征战
3、疲劳困乏,便起兵攻打齐国,大败齐军,使齐国近于灭亡,就是因为齐国攻打楚国却使韩、魏两国得益。(“罢敝”“破”“几”“肥”各1分,语句通顺1分)8.(4分)①点明全诗主旨,②领起二、三、四联写景抒情。(每点2分)9.(4分)①借景抒情。借芜城登高远眺所见的凄迷秋景,抒发归乡之情、羁旅之愁。②远近结合。京口寒烟暮鸦、历阳秋雁是远景,清江木落、浦口风大是近景。③视听结合。寒烟、暮鸦、秋雁是视觉描写,木落、风多是听觉描写。④虚实结合。寒烟、暮鸦、秋雁、木落、风多是实写,“长疑雨”“欲上潮”是虚写。(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10.(6分)(1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11.(6分)①向往教科书之外的动态世界;②渴望进入自己挚爱的手足同胞的生活;③希望用繁复不尽的人间异彩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每点2分)12.(6分)①表现垃圾化为泥土过程的艰辛与庄严;②为下文抒发痛苦磨练促进心灵发育的感悟作铺垫;③用垃圾变泥土来类比下文人生磨练,增强文章形象性和说服力。(每点2分)13.(4分)①运用了比拟(或比喻)的修辞手法。②作者将欲望活化为“张牙舞爪”抖动着“触须”的生灵,与“我”面对面争辩;将欲望比作“固执的恋人”,“纠缠
5、着你、苦恼着你,却还让你感觉到生命的丰硕和甜美”等。③这样写使抽象的欲望变得形象可感,同时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对欲望既苦恼又感激的心情。(修辞手法1分,举例1分,效果2分)14.(8分)(1)不同意。首先,作者在第⑤段中对欲望消除心灵庸俗贫乏表达了感激心情。其次,作者在第⑥、⑦段中对欲望的描写采用了赞美的笔调。再次,作者在第⑦段中对欲望在静坐中复活表达了“喜乐”的感情。最后,作者在第⑧段中表达了对世人多会曲径通幽地憧憬欲望的认识。所以,本文主旨不是咏叹事业、理想的失落,而是呼唤人们回归心灵世界。(4分,答一点1分,答“同意”原则上不得分
6、)(2)启迪:人的内心宝藏非常丰富,不能只知向心外的世界去挖掘,而荒置自己的心灵,那就错过了繁复不尽的人间异彩!(4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15.(3分)D(A.遨翔——翱翔;B.邻界点——临界点;C.流光异彩——流光溢彩。)16.(3分)B(A.“以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目的是使下文所说的情况不至于发生。改为“以”或“从而”。C.“身体力行”的意思是亲身体验、努力实行。此成语只能形容人的行为,不能用来形容“铜陵市”。D.“夙兴夜寐”指早起晚睡,形容勤劳。不能修饰“难题”。)17.(3分)C(A.重复累赘,“大致”与“左右”意义
7、交叉、重复;B.成分残缺,“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前缺少必要主语“报告”;D.不合逻辑,“渔民生产、海上搜救和各种海上活动”种属概念并列不当,“和”当改为“等”。)18.(5分)(1)历史悠久,战略地位重要,人文积淀深厚。(3分)(2)示例一:宣化古城北城墙修复工程近期开工示例二:宣化古城将恢复“京师锁钥”风貌(2分)19.(4分)②⑥⑤③①④(序号排列错一处即不得分)20.(6分)①徽标图案由“字”“号”二字组成;②印章造型、篆刻手法表现老字号历史悠久;③上下贯通体现老字号的发展前景无限。(每点2分,超过60字,酌情扣分)21.(6
8、0分)参照2012年高考安徽卷作文评分标准。[参考立意](一)从“岸壁”的角度看,可以有如下立意:⑴安逸优越的生活环境易滋生惰性,从而使人庸碌无为;⑵优势有时可能成为绊脚石;⑶没有完美之物、完美之人,正如没有完美的“岸壁”。(二)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