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714850
大小:839.51 KB
页数:77页
时间:2020-03-15
《历史上的三次数学危机.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历史上的三次数学危机前言一、第一次数学危机1、危机的起因2、危机的实质3、危机的解决二、第二次数学危机1、危机的引发2、危机的实质3、危机的解决三、第三次数学危机1.“数学基础”的曙光——集合论2.算术的集合论基础3.罗素的“集合论悖论”引发危机4.危机的消除四、三次数学危机与“无穷”的联系1前言历史上,数学的发展有顺利也有曲折。大的挫折也可以叫做危机。危机也意味着挑战,危机的解决就意味着进步。所以,危机往往是数学发展的先导。数学发展史上有三次数学危机。每一次数学危机,都是数学的基本部分受到质疑。实际上,也恰恰是这三次危机,引发了数学上的三次思想解放,大大推动了数学科学的发展。2
2、一.第一次数学危机1.危机的起因:第一次数学危机是由不能写成两个整数之比引发的。毕达哥拉斯(约公元前580-前500)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31.这一危机发生在公元前5世纪,危机来源于:当时认为所有的数都能表示为整数比,但突然发现不能表为整数比。第一次数学危机是由毕达哥拉斯学派内部提出的.2.危机的实质:是无理数,全体整数之比构成的是有理数系,有理数系需要扩充,需要添加无理数.4☆当时古希腊的欧多克索斯部分地解决了这一危机。他采用了一个十分巧妙的关于“两个量之比”的新说法,回避了是无理数的实质,而是用几何的方法去处理不可公度比。这样做的结果,使几何的基础牢靠了,几何从全部
3、数学中脱颖而出。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中也采用了这一说法,以致在以后的近二千年中,几何变成了几乎是全部严密数学的基础。53.危机的解决但是彻底解决这一危机是在19世纪,依赖于数系的扩张。直到人类认识了实数系,这次危机才算彻底解决,这已经是两千多年以后的事情了。6二.第二次数学危机第二次数学危机发生在牛顿创立微积分的十七世纪。第一次数学危机是由毕达哥拉斯学派内部提出的,第二次数学危机则是由牛顿学派的外部、贝克莱大主教提出的,是对牛顿“无穷小量”说法的质疑引起的。71.危机的引发1)牛顿的“无穷小”牛顿的微积分是一项划时代的科学成就,蕴含着巨大的智慧和创新,但也有逻辑上的问题。我们来
4、看一个例子。微积分的一个来源,是想求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在牛顿之前,只能求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无法求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8例如,设自由落体在时间下落的距离为,有公式,其中是固定的重力加速度。我们要求物体在的瞬时速度,先求。∴(*)9当变成无穷小时,右端的也变成无穷小,因而上式右端就可以认为是,这就是物体在时的瞬时速度,它是两个无穷小之比。牛顿的这一方法很好用,解决了大量过去无法解决的科技问题。但是逻辑上不严格,遭到责难。102)贝克莱的发难英国的贝克莱大主教发表文章猛烈攻击牛顿的理论。贝克莱问道:“无穷小”作为一个量,究竟是不是0?11如果是0,上式左端当成无穷小后分
5、母为0,就没有意义了。如果不是0,上式右端的就不能任意去掉。在推出上式时,假定了才能做除法,所以上式的成立是以为前提的。那么,为什么又可以让而求得瞬时速度呢?因此,牛顿的这一套运算方法,就如同从出发,两端同除以0,得出5=3一样的荒谬。(*)12贝克莱还讽刺挖苦说:即然和都变成“无穷小”了,而无穷小作为一个量,既不是0,又不是非0,那它一定是“量的鬼魂”了。这就是著名的“贝克莱悖论”。对牛顿微积分的这一责难并不是由数学家提出的,但是,13贝克莱的质问是击中要害的数学家在将近200年的时间里,不能彻底反驳贝克莱的责难。直至柯西创立极限理论,才较好地反驳了贝克莱的责难。直至魏尔斯特拉
6、斯创立“”语言,才彻底地反驳了贝克莱的责难。14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应当承认,贝克莱的责难是有道理的。“无穷小”的方法在概念上和逻辑上都缺乏基础。牛顿和当时的其他数学家并不能在逻辑上严格说清“无穷小”的方法。数学家们相信它,只是由于它使用起来方便有效,并且得出的结果总是对的。特别是像海王星的发现那样鼓舞人心的例子,显示出牛顿的理论和方法的巨大威力。所以,人们不大相信贝克莱的指责。这表明,在大多数人的脑海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52.危机的实质第一次数学危机的实质是“不是有理数,而是无理数”。那么第二次数学危机的实质是什么?应该说,是极限的概念不清楚,极限的理论
7、基础不牢固。也就是说,微积分理论缺乏逻辑基础。16其实,在牛顿把瞬时速度说成“物体所走的无穷小距离与所用的无穷小时间之比”的时候,这种说法本身就是不明确的,是含糊的。当然,牛顿也曾在他的著作中说明,所谓“最终的比”,就是分子、分母要成为0还不是0时的比——例如(*)式中的gt,它不是“最终的量的比”,而是“比所趋近的极限”。17他这里虽然提出和使用了“极限”这个词,但并没有明确说清这个词的意思。德国的莱布尼茨虽然也同时发明了微积分,但是也没有明确给出极限的定义。正因为如此,此后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