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有效教学策略.ppt

课内有效教学策略.ppt

ID:50703087

大小:123.00 KB

页数:34页

时间:2020-03-15

课内有效教学策略.ppt_第1页
课内有效教学策略.ppt_第2页
课内有效教学策略.ppt_第3页
课内有效教学策略.ppt_第4页
课内有效教学策略.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内有效教学策略.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内有效教学策略——在数学教学中开展“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单元教学模式”的实验数学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生动、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然而,在许多时候,由于大量的操作性练习,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使得部分学生不喜欢数学甚至厌倦学数学,放弃对数学的学习。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和鼓舞。所谓的“有效”,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即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单元教学模式”,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重组,以教学单元为单位,把教学内容处理成主干突出,循环上升的“非线性”结构

2、,在课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研究,教师通过课内的个别指导,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引导学生有效地探求知识,从而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益。从六个方面谈如何进行课内有效教学先试后学,先学后教设计弹性练习,有效分层教学给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注重局部训练重构教学顺序注重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策略一:先试后学,先学后教《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案例1: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教学中进行如下设计,通过学生做一做,从中得出结论,并通过练习验证自己探索而得的结论。(1)赛一赛,看谁做得最快:

3、计算(2)想一想:(3)寻找规律,自主探索平方差公式案例2:认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问题:如图,现有三块地,问从A地到B地有几种走法,哪一种走法的距离是近?请将你的设计方案填写在下表中:路线距离比较(2)思考:你发现三角形的三边长度有什么关系?(3)结论:案例3: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性质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几个三角形哪些是等腰三角形图(1)图(2)图(3)图(4)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探索性质:(1)将等腰三角形ABC对折,使两腰AB、AC重叠,折痕为AD。(2)观察、思考,你能发现什么现象?(3)等腰三角形是一个特殊的三角形,那么它有什么特殊性质?请把你发现的结论

4、写出来。《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策略二:设计弹性练习,有效分层教学数学教学应满足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削枝强干,注重弹性,课内批改,个别提点是实现分层教学的保证。知识结构的主干,对任何水平的学生来说,都是需要掌握的,用练习的弹性(设计A、B、C组题)去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让成功在每一节课,让希望在每一个学生身上案例4:等腰三角形的性质A组训练题是面向全体学生,

5、紧扣本课知识点,通过练习,初步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B组训练题综合运用本节课知识;C组题供基础较好的同学使用,有一定难度,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等;A组:(要求全体学生必须完成,教师课堂当面上批改)1、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B=70°,求∠A、∠C的度数。解:∵AB=AC,∠B=70°∴∠=∠=(等边对)∵∠A+∠+∠=180°∴∠A=180°--=答:∠A的度数为,∠C的度数为B组:如图9在△ABC中,AB=AC,BD⊥AC,垂足是D,∠A=40度,求∠DBC;C组练习1、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满足下列条件,求∠B、∠C度数。(1)∠A=40度,(2

6、)∠A=100度;2、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腰的夹角为50度,求顶角的度数。策略三:给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数学这门学科,需要观察,还需要实验。”数学教学不仅仅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还需要揭示知识的思维过程,知识发展的规律,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实验、观察、探索、发现规律并去论证。案例5: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的教学设计适合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卷,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探索,总结规律。你能猜想出边形的内角和吗?请填表。策略四:注重局部训练搭建“脚手架”循环向前、螺旋上升的原则案例6:用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解:(1)+(2)得解:(1)(2)得解:得解:得策略五:重构教学顺

7、序将教学内容以教学单元为单位,打破章节重新组合,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重构教学顺序,使内容呈现顺序形成:整体(先忽略细节及技巧,较粗糙)→局部→整体(更精细)的循环上升结构。案例7:“有理数”的教学中进行整合通过赢输球的方式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法;学习相反数和去括号的方法,并在此进行一步地研究一组的括号的有理数加减运算的练习;第三课时学习数轴;第四课时学习绝对值;第五、六课时学习有理数的乘除法;第七课时学习乘方;第八至第十课时练习课;案例8:例如《函数及其图象》一章,原教材的教学顺序是:变量与函数——平面直角坐标系——函数的图象——一次函数——一次函数的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