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687580
大小:198.49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0-03-13
《 义务支教队支教活动策划书(精选多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义务支教队支教活动策划书(精选多篇) 第一篇:义务支教队支教活动策划书第二篇:义务支教活动策划书第三篇:义务支教活动策划书第四篇:义务支教活动策划书第五篇:假期义务支教活动策划书更多相关范文 义务支教队支教活动策划书 策划内容概况 一、活动背景和意义 二、活动项目简介 三、前期准备工作 四、项目活动计划 五、活动的可行性分析 六、项目后续工作 七、注意事项 我们的团队: “爱在川西”义务支教队,系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学生内部自发组织形成的支教团队,我们以“情系川西,带爱旅行”为主题,本着
2、“寓教于乐”的原则,即将在七月的彝族乡里进行一次爱心之旅。 一、活动背景和意义 随着国家对义务教育的大力扶植,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教育条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在一些受地理和经济条件限制的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状况仍然令人担忧。在这些地区,由于师资队伍的缺乏,教师的教学手法较为传统,家长的思想认识水平不高等因素,造成了学生的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严重压抑的后果,学生整体呈现出内向、自卑、封闭、不善于与人沟通等特点。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特自发组织了“爱在川西”义务支教队,准备在凉山州德昌县大湾小学进行为期12天的
3、支教活动。一方面,通过此次活动传达我们对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爱心,并给他们带去外界先进的思想观念,教会他们对于一些课程的初步认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丰富贫困山区的文化建设;另一方面,也让我们能够感受当地的风土民情,了解贫困地区人们的生活境况,锻炼我们的意志,提升自身的素质,以便帮助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二、活动项目简介 1、项目名称:凉山州德昌县大湾小学支教活动 2、活动主题:情系川西,带爱旅行 3、活动时间:xx年6月30日——xx年7月11日 4、活动地点:凉山州德昌县大湾小学 5、主办单位
4、:“爱在川西”义务支教队 6、资助单位:(待定) 7、活动内容: (1)调研——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拓展我们自身的专业知识; (2)家访——了解当地贫困生的家庭情况并建立贫困生档案,通过网络、媒体等争取借助社会的力量给予部分贫困生以帮助; (3)正常的课堂教学——寓教于乐,教会他们在学习中找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会学习。 8、团队成员(见附件一) 三、前期准备工作 1、团队组建 (1)现团队总负责人提出构想,通过海报、网络等方式进行宣传,发出组团信息,要求必须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强烈的团队意识
5、和责任感; (2)有意者向负责人提出申请,经过面试确定培训人员,含一名凉山州的当地人(会彝语)和一名精通网络技术的人(进行博客宣传); (3)对选出来的人员进行培训:首先,由团队相关负责人对本次活动进行详细介绍,让团队成员对此次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其次,与本学院的其他有经验的支教团队进行交流,帮助团队成员深入了解支教过程;最后,邀请资深老师对团队成员进行教学方面的培训,让团队成员在进行支教工作之前对其所教授的内容有条理地进行规划。 (4)召开团队大会,对团队成员的工作进行具体分工(详见附件二),并对往后的工作行程进
6、行安排(详见附件三)。 2、前期踩点调研 (1)联系学校:由团队成员提供家乡教育、文化、经济等基本情况,通过对比和查询,筛选出最需要我们前去支教的地方。然后对选中地区进行前期踩点调研,收集资料,由负责外联的同学与当地教育局和目标学校取得联系,与学校达成共识。 (2)通过调研初步与学校达成协议,并对学生安全、支教团队的食宿等作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3、教学方案的准备 (1)各个成员根据自身特长,结合现实需要,提供自己预授课程; (2)团队分管教学的负责人根据当地学校的课程设置,取长补短,在寓教于乐的原则下,进行课
7、程的选择和安排; (3)团队成员根据课程安排和教育层次准备教案,并交给教学负责人审核通过。 4、资金筹备 在5月下旬向学校相关组织申请一定的资金,并且面向社会拉取赞助,为活动争取更多物资帮助,以便活动能够顺利开展,给需要帮助的学校及学生带去更多的帮助。 四、项目活动计划 1、支教 支教是本次活动的核心内容,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对外界的认知能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鼓励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我们准备采取发散性教学,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的各种素质。除了充分运用当地各种资源展开
8、教学活动外,我们还将恰当地引入外界资源,如电脑的多媒体教学等,使学生的视野不仅仅局限在“本土”,以求“本土”与外界两相结合,相得益彰。 (1)在教学的组织手法上,我们将延续以往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学习的场所设置在教室、操场以及模拟的社会环境等,课堂的组织形式仍采取班级为主,以增强学生在各种场景的互动性。 (2)教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