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672095
大小:3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13
《平行线性质说课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平行线性质说课稿一、说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尝试利用“发现法”,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分析特征猜想结论,然后推理论证,根据教材的特点,创设问题情境,让他们自己去发现事物的特性,尝试数学家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会使学生充满极大的乐趣去参与教学活动,课堂的效果将会很好。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并掌握它们的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其实质是两角间数量关系与两直线间位置关系的转化。 2、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培养他们主动探索与合作能力,进一步发展推理能力
2、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联系与区别,体会事物是普遍联系又是相互区别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领会数形结合、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平行线的性质和应用; 难点是区别性质与平行条件,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解决办法:比较性质、判定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以练习加以巩固。 四、说教法与学法 1.教法:采用引导发现法,教师通过精心设置的一个个问题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合作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动手测量,猜想
3、、小组交流、合作探究总结出平行线的性质,使教学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自主探索的活动过程,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 2.学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测量、猜想、小组交流、合作探究总结出平行线的性质,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逐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思考、勤于动手、勇于表达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用纸折成三张纸条,直尺,三角板 五、说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学习了几种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我给1分钟时间,小组内对学,我将找徒弟来回答,答对的加2分。 2、上节
4、课我们重点学习了三种判定平行线的方法,你能结合图形,写出符号语言吗? 板书(判定的符号语言) 设计意图:利用复习导入,为后面与平行线的性质的符号语言相对比做好铺垫。同时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使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相结合。 【二】探究新知实验猜想 3、由“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反过来,请同学们画出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观察得到的同位角还相等吗?你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的?我给你3分钟时间,小组内群学找验证方法。 4、若两条直线不平行,得到的同位角还相等吗?你能画图说明吗?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引出新问题,促使学生实
5、现知识思维的正迁移,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通过动手画图,度量角度,模型演示等简单易行的操作调动所有学生参加到课堂教学的活动中来,再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小组交流验证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乐学爱学。 【三】点出课题,明确目标 通过平移演示、画图和测量我们得到了“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这就是这节课研究的重点:5.3.1平行线的性质(板书) 同学们看学案中的学习目标,找一人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的学习目标要求,了解学习重点。 【四】归纳性质说理证明 1、谁能用简单的语言叙述
6、性质1,并结合图形写出它的符号语言。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1.∵a∥b(已知),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下面我们利用性质1来证明 1题:已知a∥b,求证:∠2=∠3 2题:已知a∥b,求证:∠2+∠4=180o 让学生参考20页的思考,先独学5分钟后,小组群学。找两个小组板演并交流。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说点儿理”向“说清理”过渡,由模仿到独立操作逐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由证明得到另两条性质,你能用文字语言叙述吗?结合图形写出对应的符号语言。 板演性质的符
7、号语言与前面的判定做对比。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之间的相互转化,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推理打下基础。 4、对比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符号语言,观察它们有何不同? 总结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性质是由两直线平行的位置关系得到两角相等和互补的数量关系,判定是由两角相等和互补的数量关系得到两直线平行的位置关系。 5、我们做一个猜一猜游戏,了解什么是判定?什么是性质? 设计意图:这是学生升入初中以来第一次接触判定和性质,要让学生明确它们之间的区别,防止在应用时发生混淆。为后面学习其他图形的判定和性质作好铺垫。
8、 【五】应用新知巩固练习1、例题:右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量得∠A=100°,∠B=115°,梯形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设计意图:应用平行线的性质3来解决问题,巩固平行线的性质,规范解题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