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668280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13
《小学生学雷锋的故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回忆学雷锋的故事: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去哪里3月5日是学雷锋日,在学雷锋日这个充满中国特色的日子里,做好事、帮助人成了每一代年轻人的集体记忆。 前几天,台州晚报发出征集令,邀请读者一起回忆学雷锋的故事,不少读者来电讲述了各自的经历。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学雷锋回忆,希望这些回忆能给你带来一些不同的感受和思考。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去哪里 40后讲述者:吕彩领 50多年前,我在上小学,当时我学习成绩不错,文体特别好,被选为大队长和班长,《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歌我们唱得滚瓜烂熟。 我们那个年代有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不怕苦不怕累。平时要是有同学生病了,我们
2、几个班干部下课后就帮忙补课。中午的时候,我们和差生结对,帮他们补习,这都是我们主动要求的。 为了帮助老人,我们几个同学特意去周边村了解孤寡老人的情况后,周末就去帮他们干活。大家都是自发组织的,没有老师、没有校长的通知,也不需要分工,三五个人一组,挑水、打扫卫生。 我们要走很远的路去河边挑水,这么来来回回好几趟,才能把水缸里的水给挑满。虽然比较累,可每次老人看到我们过去,心里都很开心,常不停地说“谢谢”,他们还拿出自己藏着的水果给我们吃。 说起河,有件事我一直记在心里。8岁那年,妈妈去地里干活了,我在家里带1岁的妹妹,邻居让我帮忙去买酱油。我
3、就抱着妹妹,带着邻居4岁的小女孩还有一个6岁的小孩子一起去小店,经过河边时由于路太滑不小心掉下去了。 河水挺深的,边上的孩子一拉我也掉下去了,我吓坏了。幸好附近小店的老板听到哭声跑过来,把我们几个都救上来了。现在和妹妹说起这件事,我们还会感叹不已。 除了帮助老人,我们还去田间捡牛粪,收集起来作为肥料送给生产大队。牛粪比较脏,我们个子也就一米三四左右,得两个人一起抬。我们四五个人一起行动,臭气熏了一条街,大家都离我们远远的,唯恐避之不及。但是,看到牛粪作为肥料用到田里,我们特有自豪感。 反正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去哪里,做好事只是一种形式。 周
4、末去帮忙装煤,坚持了两学期 70后讲述者:蒋英雄 学雷锋好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但是我觉得那个年代的我们,做好事都是件很平常的事。 小学时学雷锋,基本是和同学一起去路上捡垃圾、扶老人过马路,当时说去做好事大家积极性都很高,在路上捡垃圾也不会觉得难为情丢脸。 上初中那会儿,我一个人去煤球公司帮工人装煤,坚持了两个学期。现在想想,有时坚持做一件事也不难。 我家住在仙居棉纺厂宿舍,那时大家都用蜂窝煤烧东西,一次周日我跟着爸爸去煤球公司装煤,发现用自行车运煤很不方便,因为一般去买煤都是自行车后面带两个筐,一般一个筐装四五十个煤球,约二三十斤重,
5、一旦一个筐装到自行车后座时,自行车就会失去平衡。 当时,老师一直教育我们要学雷锋做好事,我就想着以后周日有空可以去帮他们。后来,每个周日下午我都偷偷骑车过去,自行车是永久牌的,车身很高,幸好我个子高,每次骑车过去都要20多分钟。 到了后,看到他们哪里需要帮忙我就去哪,比如说和工人一起装煤、铲煤,别看我当时只有十几岁,力气可不小。周日人特别多,当一个人过来买煤时,很多人就只能将自行车靠墙上装煤,我就过去帮忙扶自行车,大人都会夸我懂事。 听到他们的夸奖,我很开心,干活也更带劲。到了下午4点多,我将手洗干净、衣服上的尘土拍干净后再回去,所以爸爸妈
6、妈都没发现我去煤场,还以为我出去和同学疯玩了。 直到上初三,功课忙起来我就没时间去那边帮忙了。都说学雷锋做好事不留名,我也一直没把名字告诉他们。当然,偶尔心里也会想想,如果他们能把我做的好事告诉老师,得到老师的夸奖那就会更开心。 看到感谢信上有自己的名字,心里挺乐呵 80后讲述者:辛欣 “雷锋叔叔”,小时候我们都会这么亲切地称呼他。那时候不知道雷锋是谁,通过小学语文课本,以及老师的反复说教,我才能零零碎碎地拼凑出他的模样:做好事,不留名。 拔草、让座、捐钱、推车……如果这些都算的话,长这么大,自己学雷锋做好事大大小小也有不少。但说起“
7、学雷锋”的记忆,印象最深的,就是小学五年级和几个同学“自发式”的帮人挑砖头。 那是一个周末,我和同学去村里一座叫金鳌山的地方玩,碰巧,那天山上在修路。已经忘了那会是什么季节,只记得修路的那些工人不停地喝水、擦汗、喘气,因为,他们得把山下的砖头挑到山上来。 金鳌山不陡也不高,但在个头还够不到一根扁担的年纪,把砖头挑上山成了我们眼中的大工程。已经不记得是谁,向工人表达了我们要帮忙的想法,工人们给了我们两个箩筐、一根扁担。 “人站在扁担中间,手扶着绳子,”那些工人教我们挑担的窍门。因为力气小,我们一次只能挑少量的砖块,又因为个子小,上山时箩筐总会
8、磕磕绊绊地碰到台阶。摇摇晃晃,从山脚晃到山上,还真是费力气。就这样,我们反复来回了好几趟。 在我们休息的片刻,一个工人拿出一个小本子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