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667012
大小:118.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3-07
《区域经济学复习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区域经济学》复习题第一章 导 论一、本章要点1.现在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194个独立国家2.现在中国有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3.区域是指拥有多种类型的资源、可以进行多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片相对较大的空间范围。4.区域可以分类为全国国土、一国范围内特定的区域、跨国界的特定区域。5.狭义的区域经济学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科学6.广义区域经济学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7.区域开发是指一定的开发主体对特定区域的自然、经济、技术、文化、社会等各种资源
2、进行综合利用,在保持区域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和谐统—前提下,求得最大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8.区域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之不同包括主体不同、对象不同、时效不同9.区域开发与区域规划之不同在于行为不同、主体不同、10.我国区域经济学研究领域包括区域经济发展、区际经济关系和区域经济政策11.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12.类型区的划分是依据区域的相同性或相异性的关系,即区内的相同性和区际的相异性来划分的,这是一种静态的排列。13.差异研究是区域研究的生命,有差异才有类型
3、。14.系统区的划分是将位置相连的区域放在一起,并不强求自然和经济的统一性,而仅仅是去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15.先研究整体的特征,再研究各部分的特征。16.区域经济学的第一个理论来源是经济地理学,第二个来源为古典区位理论17.德国学者杜能、韦伯等创立了古典区位理论。18.杜能于1826年撰写了名著《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简称《孤立国》19.杜能的孤立国农业圈层理论,即农业区位论20.韦伯理论基本框架是:先研究运费再研究劳动费与聚集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响21.韦伯将原料分为广布原料和地方原料22
4、.韦伯将地方原料分为地方纯原料和地方失重原料23.韦伯认为地方纯原料:在生产过程中其重量几乎完全转移到成品中的原料24.韦伯认为地方失重原料:在生产过程中只有一部分重量转移到成品中,另一部分作为废料排出了的原料25.企业规模越大,布局越集中;反之则布局越分散26.胡佛认为运输成本由两部分构成:一是铁路运营费用;二是站场费用。27.运输区位论建立以后,引出了人们对市场区位的研究.加速了古典区位论向现代区位论的转化。28.区位论对市场因素的研究,标志着古典区位论向现代区位论的转化。29.市场区位论产生于垄断资
5、本主义时代。30.中心地等级越高,提供的商品与劳务的种类越全31.廖什认为,工业布局的原则不是杜能提出的寻求最大收益或韦伯提出的寻求成本最低,而是寻求最大利润,也就是总收益和总成本之差最大。32.埃德加·胡佛区域经济学的三个基石:(1)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2)生产要素的不完全可分性,(3)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1.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包括区域发展理论、区域关系理论和区域政策理论2.新经济地理学派理论基石(三个命题):其一是收益递增,其二是不完全竞争模型,其三是运输成本3.区域政策的主要特征是积极
6、的区域倾斜和集中化4.区域管理的内容包括:(1)区域经济发展管理,(2)人口管理,(3)环境管理5.中国区城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包括理论经济学的路径和应用经济学的路径6.区域之间的相互关系:合作、冲突与协调。7.把自然特征和人类所从事的经济活动结合起来,是经济地理学对区域进行研究的主要特点。8.二、简答题1.简述区域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之不同(列表)2.简述区域开发与区域规划之不同(列表)3.简述中国区域经济学发展的背景4.简述中国区域经济学的特殊历史使命5.请画出韦伯区位三角形6.简述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的基
7、本要点7.简述区域经济学的三个基石,并简述理由8.简述区域政策包括的内容9.简述区域经济学界关于区城经济政策的争论焦点三、论述题1.试述中国区域经济学发展的背景及其特殊历史使命第二章 区域资源环境一、本章要点1.自然资源是由人们发现的有用途和有价值的物质2.自然资源是人在自然介质中可以认识的、可以萃取的、可以利用的一切要素及其集合体,包括这些要素互相作用的中间产物或最终产物。3.自然资源具有稀缺性和区域性的特点4.在资源稀缺基础上,资源还具有下述特性:资源的竞争性、资源的选择性、资源的分散性、资源的传布性
8、和资源的增值性。5.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即为集约型的生产方式和节约型的消费方式6.经济发展应同时兼顾数量增长和质量提高两部分7.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在生产中少投入多产出、在消费中多利用少排放的发展模式8.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融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等内涵为一体的新型发展模式,以谋求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维持新的平衡9.区域经济发展强调资源和生态是基础,经济发展是条件,社会发展是目的10.区域自然资源利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