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小题单:中亚.doc

世界地理小题单:中亚.doc

ID:50657778

大小:39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13

世界地理小题单:中亚.doc_第1页
世界地理小题单:中亚.doc_第2页
世界地理小题单:中亚.doc_第3页
世界地理小题单:中亚.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世界地理小题单:中亚.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世界地理同步训练内容:中亚读中亚地区略图,回答1~3题。1.图中代号所示地理事物名称正确的是:①乌拉尔山脉 ②乌拉尔河 ③伏尔加河 ④勒拿河 ⑥阿姆河 ⑧里海 ⑩咸海A.①③⑧B.①③⑥⑧C.③⑧D.①②③⑧2.下列关于中亚各国的说法正确的是:A.D国灌溉农业发达,是中亚主要粮食生产国B.A国地势北高南低、沙漠广布,热量充足C.D国盛产棉花,有“白金之国”的美誉D.B国的名称为土库曼斯坦3.亚欧第二大陆桥横贯的国家是:A.A国B.B国C.D国D.A国和B国下图是中亚地区油气资源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4.中哈石

2、油管道已于2005年底竣工,这是我国第一条陆路管道进口石油的通道。该国石油的主要输出地区是:A.里海沿岸及其湖盆地区B.咸海周边及其湖盆地区C.南部沙漠地区D.西南部高加索山地区5.其邻国中有“白金之国”称号的是:A.土库曼斯坦B.塔吉克斯坦C.乌兹别克斯坦D.吉尔吉斯斯坦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位于欧洲和亚洲的内陆交界处。上世纪30~50年代,该湖流域大规模开发。读图,回答6~7题。6.下列符合里海地理特征的是:①湖面风平浪静②北部湖水较南部深③冬季湖水结冰④湖水较少用于灌溉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7.上

3、世纪30~50年代,里海水位下降加剧的主要原因是:A.流域年蒸发量增大B.流域年降水量减少C.湖泊下渗水量增大D.入湖河水量减少下图示意某湖7000年来的湖面变迁状况,该湖多年平均降水量95mm,蒸发量1315mm。读图完成8~9题。8.图中信息反映出:A.古湖泊地势北缓南陡,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荒漠B.湖泊变迁最快的时期是距今7000年~距今5700年C.湖泊含盐量增大,对周围环境调节作用减弱D.距今7000年时,湖泊南北最大距离约为150千米9.该地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①破坏森林导致水土流失 ②过度

4、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③引水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 ④沿湖围垦导致降水量减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中亚位于亚欧大陆的心脏地区,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据此回答10~11题。10.中亚五国的共同特点是:A.都与我国相邻B.都是内陆国C.地形均以山地为主D.河流全属于内流河11.下列图中直线示意国界,正确的是:12.读世界两个区域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生产最有利的自然条件分别是:A.科技、劳动力B.水源、光照C.热量、土壤D.光照、温差下面左图是某著名湖泊,右图表示其水位变化情况,回答13~15题。13.右图所给的

5、信息说明:A.4、7两月的水位差比1、4两月的水位差大B.4、7两月的水面面积差比1、4两月的水面面积差大C.4、7两月的水量差比1、4两月的水量差大D.4、7两月的盐度差比1、4两月的盐度差大14.近年来,①②两线的距离逐渐靠近,最可能的原因是:A.该湖泊冬季水量减少B.该湖泊夏季水量增加C.①以内湖底泥沙淤积D.①②之间湖底泥沙淤积15.与③河段河流水文特征不符合的是:A.淡水水质B.夏季断流C.冬季凌汛D.夏季洪涝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下图为阿姆河流域水系示意图。阿姆河是中亚水量最大的内陆

6、河,发源于阿富汗与克什米尔地区交界处兴都库什山脉北坡海拔约4900m的维略夫斯基冰川,干流流向西北,最后汇入咸海。阿姆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来自雪水、冰川融水,雨水补给对河流径流的作用不大。该河流含沙量在中亚河流中居于前列,携带到咸海里的泥沙大约为中游附近输沙量的11%。阿姆河流域修建了许多水渠,在一些支流上还修建了一系列的季节性调节水库。下图中的乙、丙两处是河流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材料二:下图为阿姆河从下游到上游地区的气候要素资料图。(1)阿姆河流域径流的年内分配特征是多峰式的,汛期从3月到10月,持续时间长。结合材料

7、,从气候、河流补给类型和地势方面分析阿姆河汛期长的原因。(2)结合材料,比较材料一图中阿姆河甲、丙两处水文站测得的该河水文特征(流量、季节变化、含沙量等方面)的差异。(3)结合该地自然环境特点,就地区农业发展优势、劣势和问题,提出该流域发展种植业的合理措施。答案:1—15:DDAACDDCBBABBCB16:(1)阿姆河流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山气候,该河以冰雪融水和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每年3、4月份从下游到中游,由低处到高处的冰雪依次融化,形成较长的春汛;每年6~10月,上游高大的山脉高原地区冰雪融水补给和迎风

8、坡以降水为主的补给,形成夏秋汛。(2)从甲处到丙处,主要为季节性支流,枯水期季节性河流无水汇入,汛期季节性河流汇入径流,所以丙处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更大;从甲处到丙处,由于干流沿途的蒸发、下渗和工农业用水的消耗,所以丙处河流流量较小;从甲处到丙处,落差越来越小,泥沙沉积于河床,丙处河流含沙量较小。(3)利用当地的光热资源优势发展长绒棉、葡萄等特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