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650973
大小:60.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13
《基于德育教育目标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摘要:品徳与社会课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上应充分发挥其学科优势,准确把握教育功能,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把传授知识同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以及健康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对品徳与社会课的学习兴趣,是发挥徳育功能的基础;结合品徳与社会课程教学内容挖掘教育意义,是进行徳育教育的依据;引导学生把品徳与社会课程所学知识扩展到生活中,是开展徳育教育的关键,积极开展品徳与社会和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是达到徳育教育目标的保障。中国论文网关键词:徳育;教育目标;品徳与社会课程;教学反思中图分类号:G62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9-070-001品徳与社会课程标准强调
2、品徳与社会课程以加强学生思想与道徳教育为主耍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徳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徳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止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徳、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然而,目前品徳与社会课教学在学生思想道徳教育中的效果不佳,严重影响着品徳与补会课对学生的道徳教育的培养,削弱了该课程对学生徳育教育的功能。那么如何才能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发挥其德育的优势作用呢?结合我儿年的教学工作,谈谈自己的儿点教学反思。一、注重培
3、养学生对品徳与社会课的学习兴趣,是发挥徳育功能的基础要发挥品徳与社会教学的徳育功能,首先要帮助学生认清学习品徳与社会课的意义,了解品徳与社会课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真止从思想上认识到品徳与社会课是学生的必学课程。教师在上殆徳与社会课吋,一定要让学生明确自C对他们的爱,让他们知道老师都希望他们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一个人要想对国家对社会有用,除了要掌握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还要有良好的品质。教学吋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联系实际,阐明所学知识的用处,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深入浅出地对他们进行学习目的教育,这样,学生对学习品徳与社会教学
4、就会有浓厚的兴趣,从而引导自己去学习。二、结合品徳与社会课程教学内容挖掘教育意义,是进行徳育教育的依据品徳与社会教学教材中有很多插图和时政说明,教学时可以选择富有教育意义、形象生动的插图,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教学时,教师不应仅仅只停留在这些材料的表而上,而应通过这些材料,挖掘出它的更大的教育意义,激发学生的道徳践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长大后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的雄心壮志。三、引导学生把品徳与社会课程所学知识扩展到生活中,是开展徳育教育的关键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力量,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紧密结合
5、,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启发,并使之内化,用所学知识去指导自C今后的行为。能否使学生把道徳认识转化为道徳行为,并使Z科学化和持久化,是殆徳与社会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把品徳与社会课程所学知识扩展到生活中,是开展徳育教育的关键。引导可以表现i种启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吋也包括价值和做人。当学生迷失方向吋,教师不要轻易告诉他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引导也可以农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畏惧时,教师可以激发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四、积极开展品徳与社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是达到徳育教育目标的保障培养学生锻炼学生的最好方法是让学生多实践,因为虽然说学校教育一
6、般意义上仍是以灌输理论为主,然而不等于说学生能脱离实践而生活,也就是说,学生生活的基本方式仍然是实践。社会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意义,就在于只有社会实践才能使人的认识开始发生,开始从客观外界得到感觉经验。作为品德与补会教学教师,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徳认识。积极开展品德与社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是达到德育教育目标的保障,可以使得学生能够比较深入、比较直接地体验现实社会的合理性,对学生主人翁态度和责任感的形成意义深远。综上所述,品徳与社会课的任务就是教育学生牢固树立堂堂止止做人的思想,通过兢兢业业做事,体现出堂堂止止做人的思想道徳素质。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基于徳育教育目标的品徳
7、与社会课程教学依然任重而道远。参考文献:[1]崔玲.浅谈新时期的徳育教育[J]•现代企业教育,2010,仃4)[2]聂培英.学校徳育教育缺失的原因剖析[J]•文教资料,2010,(21)[3]张文亮.浅谈中学徳育教育现状及对策[J].青年文学家,2010,(12)[4]王国志.浅谈中小学徳育教育的意义、内容和途径[J].教育革新,2008,(03)[5]刘翠华.谈新时期如何加强学生的徳育教育[J].学苑教育,2010,(16)[6]杨高辉.中学班主任如何进行班级徳育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