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643074
大小:8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3-13
《高三历史月考人民版(文化史).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三历史8月份月考试卷(人民版文化史)1.以下哪种观点不属于老子的主张A.“无为而治”B.“道生万物”C.“忠恕”之道D.“天法道,道法自然”2、龙飞同学写关于民族精神方面的作文,可能引用下列哪句名言: A、己所不予,勿施于人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的是:A、儒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道家思想4.“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
2、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这段论述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5.下列观点与墨家思想相符合的是A爱人如己,崇尚和平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清心寡欲,顺应自然D善用权力,建立权威6.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共同的根本着眼点是A、压制知识分子B、区别对待古文化C、完善法制机制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7.西汉董仲舒对先秦儒学进行解释发展而形成的新儒学,有利于国家巩固、专制统治,其主张被汉武帝采纳,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 A、仁者爱人 B、民贵君轻 C、天人感应 D、罢黜百家、独尊儒
3、术8.秦朝时期的儒家主张实行分封制,此主张A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趋势B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C适应了秦始皇的政治要求D使文化转向死气沉沉9.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关系是A完全更新B因循守旧C继承和发展D外在形式的变化10.汉武帝时教育系统的初步建立和隋唐科举制的实行①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②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③有利于儒家的显贵④阻断了官僚子弟入仕的途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1.张载对理学的贡献在于准确地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主要是指其A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质合而为一B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C认为天理的核心就是“仁”D寻找宇宙的自然结构与人的精
4、神结构统一的本原12.朱熹说:“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这说明朱熹认为A“天理”和“人欲”是绝对对立的B“天理”和“人欲”是可以并立的C“天理”和“人欲”对人类来说是同等重要的D“理”是世界的本原和天下万物永恒存在的普遍规律13.王守仁继承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主要表现在①“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②“致良知”③“知行合一”④“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②③14.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什麽思想: A、经世致用思想
5、 B、君主批判思想 C、自由平等思想 D、重农抑商思想15。明末清初学者唐甄在《潜书》中说:“二千年来皇帝皆盗贼。”与唐甄这种政治思想最相似的思想家是A顾炎武B黄宗羲C王夫之D魏源16.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有:A、孔子、孟子、荀子 B、程颢、程颐、朱熹 C、陆九渊、王守仁、李贽 D、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17.宋代以朱熹为代表的新儒学所吸收的思想是A佛教和道教思想B法家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C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D佛教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18马克思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的发明。
6、”这句话反映出: A、中国古代文明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 B、西方资产阶级将利用这些发明进行侵略 C、特定条件下科技发明对历史产生重大影响 D、三项伟大发明蕴含着资本主义因素19。成功创制木活字,又发明了轮转排字盘的是A毕升B王桢C蔡伦D唐福20.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经历了自发和自觉两个阶段,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是在: A、新石器时代 B、商周时期 C、秦汉时期 D、魏晋南北朝时期21、郑燮的《墨竹图》,写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是什麽绘画的特点: A、
7、原始岩画 B、汉代帛画 C、中国文人画 D、民间绘画22、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楚辞、汉赋、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C、宋词、唐诗、楚辞 D、唐诗、宋词、元曲23、与城市经济和工商业发展无关的是A.古代散文的发展B.宋代话本和词的出现C.描绘市井风情的绘画作品出现D.明清小说的繁荣24.下列有关汉字书法的表述,正确的是⑴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统一了文字⑵知识群体的形成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发展⑶天下第一行书的作者是东晋人⑷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