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637031
大小:3.57 MB
页数:22页
时间:2020-03-14
《初中语文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陋室铭--.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陋室铭---刘禹锡学习目标作者简介体裁解读课文赏析讨论质疑主旨概括本文结构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2加强朗读,理解文章内容,体会语言美。3感受古人高洁的品格和情操。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贞元九年与柳宗同科进士。他是王叔文改革的支持者。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晚年在东都洛阳任太子宾客,故世称“刘宾客”。他是唐朝进步的思想家和杰出诗人,王安石称他为天下奇才,白居易称他为“诗豪”。他的七律和七绝都有许多名篇,而用民歌体裁来写七绝更是他引人注目特点。写作背景刘禹锡因热心支持王
2、叔文的政治改革获罪被贬于和州,和州知县有意刁难刘禹锡,三易其室。刘禹锡愤笔作《陋室铭》,以示自己居陋室仍然不改高洁之趣。关于“铭”铭,古代刻在金属等器物上或碑石上用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内容多含颂扬、鉴戒之意。本文是用以自警的“座右铭”。孔子
3、云:何陋
4、之有?山
5、不在高,有仙
6、则名。水
7、不在深,有龙
8、则灵。斯是
9、陋室,惟吾
10、德馨xīn。阅
11、金经。无
12、丝竹
13、之乱耳,无
14、案牍(dú)
15、之劳形。南阳
16、诸葛庐,西蜀(shǔ)
17、子云亭。苔痕(hén)
18、上阶
19、
20、绿,草色
21、入帘
22、青。谈笑
23、有
24、鸿儒(rú),往来
25、无
26、白丁。可以
27、调
28、素琴,阅读感知课文朗读梳通文意掌握词语有仙则名:出名有龙则灵:灵异斯是陋室:这惟吾德馨:品德高尚苔痕上阶绿:长到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草色入帘青:映入往来无白丁:指没有学问的人无丝竹之乱耳:这里借代奏乐的声音课文赏析1作者开篇写有仙之山,有龙之水,这与陋室有什么关系呢?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1比兴手法,“有仙之山”与“有龙之水”来比喻“有品德高尚的人居住的陋室”,说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2统领全篇,概括主旨。3作者人哪
29、几方面描写陋室?突出了陋室怎样的特点?4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名言,结合本文体会作者的引用有什么作用。B写陋室主人交往的句子是:C写陋室中事(生活)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A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3从自然环境、交往人物和生活情趣三个方面描写陋室。突出了陋室的环境清幽典雅,交往人物博学儒雅,生活情趣高雅。4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隐含着陋室主人以“君子”自居之意,运用类比说明陋室不陋,表明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讨论质疑1“调素琴”说明作
30、者喜爱音乐,后文却说“无丝竹之乱耳”,这两者矛盾吗?这两者并不矛盾。前者是悦耳的声音,暗示作者在陋室自得其乐,独善其身;后者是无意义的灯红酒绿的声音,暗示作者不与官场的黑暗同流合污。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句中的“上”和“入”能用其它的字代替吗?不能。“上”和“入”二字化静为动,生动传神,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的喜爱之情。3本文题目为“陋室铭”,文章又说“何陋之有”,这些矛盾吗?不矛盾。房屋虽形陋,但因主人的“德馨”而不陋。陋室铭设喻引题山仙水龙喻喻陋室德馨陋室不陋环境清幽(景)生活恬
31、适(趣)古贤自喻反问点题交往高雅(友)安贫乐道高洁傲岸本文结构主旨概括文中作者通过对陋室的描绘,表达了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技法运用1反向立意的写法。2托物言志。3骈句为主,散句为辅。(骈散结合)作业练习1根据本文的写法,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小作文。2完成课后练习二(1)再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