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620718
大小:17.04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3-12
《初中语文文摘(历史)李合肥与翁常熟.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李合肥与翁常熟李鸿章祖籍安徽合肥,翁同龢祖籍江苏常熟,两人互不买账是公开的秘密。可是偏有促狭鬼将他们捆缚成团,作对联加以嘲讽“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李鸿章做过军机大臣,相当于古代的宰相。翁同龢做过户部尚书,官职相当于古代的司农。作者左右开弓,将两位宰辅大臣骂成尸位素餐的禄蠹。翁同龢与李鸿章结怨,说来话长。江南“抗洪抢险”的紧要关头,翁同龢的哥哥翁同书任安徽巡抚,两次弃城逃遁。李鸿章遵从曾国藩指示,痛加参劾,怒斥翁同书“颠倒是非,荧惑圣听,败坏纲纪”。翁同书最终被定刑为斩监候(死缓),离鬼门关仅差半步。翁同龢官居户部尚书,主管国家
2、的大项开支。一方面,他高声主战,另一方面,却以“为国撙节”的名义,令“海军十年内毋增舰炮”,使这支一度排名世界第八的新生力量仅靠李鸿章到处化缘来艰难维持。虽然北洋水师的舰艇数(30艘战舰)和官兵数(4000名官兵)超过日本海军,但装备陈旧,战术落伍,训练松懈。日本皇室从牙缝里省钱购军舰,慈禧太后却挪用海军经费修颐和园,彼涨此消,胜负的天平已逐年倾斜。甲午年(1894),中日双方刚开始交战时,李鸿章暗中许诺给日本外交官小村寿太郎一百万两白银,让他从朝鲜退兵。小村也已经应允。光绪得知此事大怒,翁同龢又火上浇油,称李鸿章欺君卖国,应严惩不贷。翁同
3、龢主战不算错,但时机如何,底气如何,斗志如何,敌情如何,必须知己知彼才行。主战派占据上风,李鸿章胳膊拧不过大腿,但他深知部下多是贪将和怯将,只能窝里横,打硬仗则是豆腐遇菜刀。他气愤地说:“小钱不花要花大钱,我也没办法!”甲午海战之后,李鸿章遭到国人唾骂。至于西太后挪用军费修建颐和园,光绪皇帝瞎指挥,娘儿俩绝不会主动承担责任,更不会向天下臣民颁布《罪己诏》。翁师傅以“为国撙节”的名义不肯划拨军费购置重炮和强舰,同样难辞其咎,也没见他站出来承担过错。据胡思敬《国闻备乘》所记,翁同龢不仅不自责,还理直气壮,径奔天津直隶总督府大兴问罪之师,猛踩李鸿
4、章的“痛脚”,质问他北洋军舰都到哪儿去了。李鸿章毫不示弱,对这位只动口(主战)不动手(拨钱)的老冤家怒目而视,半晌无言,良久才冷冰冰地反问道:“翁师傅总管国家的财政开支,平时我请求军费,你只知驳诘,板着脸孔不肯给钱。现在事到临头,却来问我兵舰在哪里,你以为兵舰是土牛木马吗?”翁同龢居然不肯嘴软,他针锋相对,口气咄咄逼人:“身为户部尚书,我恪尽职守,为国家节约每一两银子,这有什么错?军情真到了危急地步,你干吗不赶紧打个报告递上来?”这话讲得过于轻巧,李鸿章不禁怒火攻心,嘴角露出一撇冷嘲。他说:“政府怀疑我跋扈,御史参劾我贪婪,我要是再哓哓不休
5、地找户部拨钱,试问翁师傅,今天还有我李鸿章吗?”当然,同样的事情到了《翁同龢日记》中就完全走了样。李鸿章被描写为忧谗畏讥,诚惶诚恐,只嗫嚅着用“缓不济急,寡不敌众”八字为自己辩解。李鸿章向来临危不惧、遇难不苟的那一面,则被翁同龢抹杀得干干净净。中日议和时,李鸿章强邀翁同龢同往马关。翁师傅真够机灵,一拒而再拒,他说自己不懂洋务,生手办不了重事。其实讲穿了,他是不愿去为老冤家李鸿章分谤,正等着看他身败名裂,从协办大学士的宝座上跌落下来。不过,李鸿章虽流年不利,背运连连,闹着严重的“病虫害”,但他树大根深,枝繁叶茂,不可能轻而易举就被整垮。翁常熟
6、到底拗不过誓不辞官的李合肥,他后来虽进了军机处,但顶的是李鸿藻的缺。翌年(1898),翁同龢就被慈禧太后撵回常熟。李鸿章则还有更苦命的差事(签订《辛丑条约》)等着他去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