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doc

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doc

ID:50611966

大小:4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07

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作物栽培学》试题第六套本试题一共5道大题,共3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题分核分人得分注:1.答题前,请准确、清楚地填各项,涂改及模糊不清者、试卷作废。2.试卷若有雷同以零分计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作物生长发育离不开的外界环境条件包括()、()、()、()和()。2.起源于我国的作物有()、()和()等3.按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作物可分为()和()。4.籼稻谷粒  ,粳稻谷粒  。5.水稻促花肥施用的时期是  期,保花追肥施用的时期是   期。6.米由  、  、  、胚乳和胚组成。7.生

2、产上常见的三种玉米类型是  、  和  。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作物生育期种子的寿命经济系数光合势水分临界期水稻叶蘖同伸现象够苗晒田垩白率见展叶差大喇叭口期三、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简述作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2.简述确定作物播种期的主要依据。3.简述地膜覆盖的主要作用4.简述水稻湿润秧田水分管理要点。5.水稻前促、中控、后补施肥法。6.水稻品质指标。四、论述题(共30分):1.试述作物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和调控措施。(15分)2.论述水稻本田水分调控技术。(8分)3.试述玉米对氮肥的需求规律及穗肥的施用技术。

3、(7分)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光、温、水、气、肥2.大麦、大豆、粟3.喜温作物、耐寒作物  4.细长、短圆5.第一苞分化至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期、雌雄蕊形成至减数分裂期6.果皮、种皮、糊粉层7.硬粒型、马齿型、半马齿型二.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1.作物生育期:作物从出苗到成熟之间的总天数,即作物的一生,称为作物的全生育时间。2.种子的寿命:种子的寿命是指种子从采收到失去发芽力的时间。3.经济系数: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即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4.光合势:叶面积与光合时间的乘积为光合势。5.水分临界期:作

4、物对水分需要最敏感的时期,此时如果缺水将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6.稻叶蘖同伸现象:指水稻、小麦等作物的母茎叶片发育与分蘖芽的分化保持着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遵循N=n-3的规律。7.够苗晒田:当田间总茎蘖数达到预定的穗数时,便开始晒田。8.垩白率:一般指米粒中有白垩米粒的比率。9.见展叶差:可见叶片数与展开叶片数之差。10.大喇叭口期:指玉米抽雄前10-15天,穗位上部叶片出生快而大,叶片密集呈大喇叭状。此时为大喇叭口期。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述作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答:①营养生长期是生殖生长期的基础;②营养生长和生殖生

5、长并进阶段两者矛盾大,要促使其协调发展;③在生殖生长期,作物营养生长还在进行。2.述确定作物播种期的主要依据。  答:确定作物播种期的主要依据有:①气候条件;②栽培制度;③品种特性;④病虫害。3.述地膜覆盖栽培的主要作用。答:(1)地膜覆盖的土壤热效应(2)地膜覆盖的保墒作用。(3)地膜覆盖的其它作用,包括加速土壤营养的转化和吸收,改善土壤理化状况,防止雨水冲击造成土壤板结等。4.简述水稻湿润秧田水分管理要点。答:芽期:水不上厢,保持厢面湿润(2分)。幼苗期:湿润与浅灌相结合(2分)。成苗期:保持浅水层(1分)。5.水稻前促、中控、后补施肥法。

6、答: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早施分蘖肥以确保一定穗数(1分),当分蘖达到一定数量时,通过晒田控制稻株对氮素的吸收,从而控制无效分蘖,避免田间过早封行,提高分蘖成穗率,促进壮秆大穗(2分),晒田复水后,酌情施用穗肥和粒肥,达到多穗多粒的目的(2分)。4.水稻品质指标答:稻米品质指标一般分为四项:1)加工品质:包括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2分)。2)外观品质:包括粒形、垩白率、透明度等指标(1分)。3)蒸煮和食用品质:包括糊化温度、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米饭质地等(1分)。4)营养品质:指精米的蛋白质含量(1分)。一.论述题(第1小题15分,第2小题

7、8分,第3小题7分,共30分)1.试述作物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和调控措施。答:作物产量包括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通常指的产量是指经济产量,产量是指单位面积上作物群体的产量,可见群体产量是由个体产量组成的,不同作物产量构成因素不同。一般禾谷类作物的产量构成因素即:产量=穗数×单穗颖花数×结实率×粒重。从以上公式可以看出:①产量构成因素间关系是乘积关系,因此它们不可能都同时增长,而在一定程度上呈负相关的关系;②虽然有时增加穗数可能导致穗粒数的减少,但这些因素间有相互补偿的关系。作物产量因素构成的特点:①作物产量因素的形成是在整个生育过程中的不同生育时

8、期依序而重叠进行的;②作物产量构成因素在形成过程中有自动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群体间的补偿效应。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产量因素间的自动调节作用加以调控:①协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