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应试精华.docx

中考语文应试精华.docx

ID:50605378

大小:34.78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12

中考语文应试精华.docx_第1页
中考语文应试精华.docx_第2页
中考语文应试精华.docx_第3页
中考语文应试精华.docx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应试精华.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中考语文应试精华·知识点梳理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

2、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二十四、其他:(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

3、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

4、、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

5、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三)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5.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

6、)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掐头去尾)  6.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7.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11.写作手法及作用?(包含修辞)  (1)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7、  (3)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

8、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12.修辞方法及作用  (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