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创新实验.ppt

物理创新实验.ppt

ID:50593644

大小:61.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0-03-14

物理创新实验.ppt_第1页
物理创新实验.ppt_第2页
物理创新实验.ppt_第3页
物理创新实验.ppt_第4页
物理创新实验.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物理创新实验.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双臂电桥测杨氏模量实验目的:1.用双臂电桥测量金属丝的微小应变,从而计算出杨氏模量,并与传统的测量进行比较,使一个单纯的力学实验转化成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基础实验.2.加深对杨氏模量的认识,熟悉双臂电桥测量法。3.学会用多种方法测量杨氏模量。实验仪器:螺旋测微器、砝码若干、绝缘线、检流计、米尺、电源、金属丝、导线若干。实验原理:1.创新实验:由于导体的电阻与材料的电阻率以及它的几何尺寸(长度和截面)有关,导体在承受机械变形过程中,三者都要发生变化,因而引起导体电阻发生变化。通过计算电阻率与长度变化计算出杨氏模量。2.传统实验:在金属丝的应力改变时,利用光杠杆测量微小的应变。3.电阻

2、率的测量:1.双臂电桥:双臂电桥(又称开尔文电桥)是根据惠斯登电桥原理改进而成,它能够较好地消除或减小连接导线的电阻和接触电阻带来的影响,适合于测量阻值小的低电阻。2双臂电桥原理图在图1中,当惠斯登电桥平衡时,有但是电路中共有12根导线和A,B,C,D共4个接点,虽然由A,C点到电源和由B,D点到检流计的导线电阻可并入电源和检流计的“内阻”里,对测量结果没有影响,可是另8根导线和4个接点的电阻将会影响测量结果。1惠斯通电桥为了消除上述附加电阻的影响,可以采用图12-4的电路。将A到Rx和C到RN的导线尽量缩短,最好缩短为零,使点A直接与RX相接,点C直接与RN相接。要消去A,C

3、点的接触电阻,进一步又将点A分成A1,A2两点,C点分成C1,C2两点,使A1,C1点的接触电阻并入电源的内阻,A2,C2点的接触电阻并入R1,R2的电阻中。但图1中为消除B点的接触电阻和由B点到RX及由B点到RN的导线电阻的影响,在线路中增加了R3,R4两个电阻,让B点移至跟R3,R4及检流计相连,这样就只剩下RX与RN电阻和相连的附加电阻了。同样,把RX和RN相连的两个接点各自分开,分成R1,R3和R2,R4四个接点,这时,R3,R4点的接触电阻并入到了附加的两个较高的电阻R3,R4中。将B1,B2点用粗导线相连,并设B3,B4间的联线电阻与接触电阻的总和为r。可以证明,适

4、当调节R1,R2,R3,R4和RN的阻值,就可以消去附加电阻r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调节电桥平衡的过程,就是调节电阻R1,R2,R3,R4和RN,使检流计中的电流的过程。图2中,当电桥达到平衡,即检流计中的电流Ig=0时,通过R1,R2的电流相等,用I1表示;通过R3,R4的电流相等,用I2表示;通过RX和RN的电流相等,用I3表示。因为B,D两点的电位相等,故有此时式(1)变为联立求解得:(1)从式(1)可以看出,如果或者,则有求得电阻,进而得到电阻率。4.电阻的变化率和应变的关系1.对于一初始长度为L,初始横截面积为S,电阻率为ρ的金属丝,当金属丝受到轴向力F而被拉伸或压缩时,

5、金属丝要产生形变,并使得电阻发生变化:ΔR/R=ΔL/L-2Δd/d+Δρ/ρ(1)2.在金属丝单向受力状态下,横向收缩应变Δd/d与轴向拉伸应变ΔL/L的关系为Δd/d=-μΔL/L(2)(μ为导体金属材料的泊松比)3.在金属丝温度不变时,电阻率的变化与其体积应变相关Δρ/ρ=CΔV/V.(3)其中C是金属材料的常数.ΔV/V=ΔL/L+2Δd/d=(1-2μ)ΔL/L.(4)4.通过(1)-(4)的联立求解,可得出:ΔR/R=[(1+2μ)+C(1-2μ)]ΔL/L.其中定义金属丝的应变灵敏系数为KS=(1+2μ)+C(1-2μ).ΔR/R=KsΔL/L即得:电阻的变化率与

6、拉伸应变成正比.5.杨氏模量的公式导出:ΔF/S=YΔL/L4gΔm/πd=YΔR/KsRY=4gKs/πd·Δm/Δn.(Δn为检流计的格数变化)22实验步骤:1.记录灵敏度KS,测金属丝原始长度L、直径d、零负载按图(2)连入电路,记录数据(表格自拟)得出电阻率。2.断开开关,加重砝码(金属丝负载),再次测量直径,通电,记录数据(表格自拟),计算出电阻,进而求得ΔL。3.重复步骤(2),纪律数据。4.计算杨氏模量。数据处理:按电测量方法:Y=4gKs/πd2·Δm/Δn(KS已知)杨氏模量不确定度:先算σY/Y=√(σn/n)+(2σd/d)+(σL/L)222注意事项:1

7、.第一次测量长度时是接入电路的原长。2.测量金属丝直径和长度时要拉直。3.数据要多测几组,提高准确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