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552155
大小:201.50 KB
页数:32页
时间:2020-03-14
《精益生产(3)看板管理模式.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三章“看板”生产模式第一节“准时化”生产系统一、“准时化”生产管理出发点:为了对应需求变化,提高经营效率,只在需要的时候,生产和搬运所需数量的、需要的产品的生产体系,实现最佳生产时机(JUST—IN—TIME)的指导思想。通过“后工序领取(拉动式生产)”控制生产过剩、正确、迅速地传递生产信息。发货场为贯彻后工序领取、后补充生产,在各生产工序间设置货店,实现“先入现出”的存储方式。物流搬运现场布局提高人的作业效率,依据T.T安排作业人员,作业分担实现“均衡”,实现一人多机“流动”作业方式;生产指示信息通过“
2、看板”传递。生产作业在T.T不同工序间设定在库,对在库量通过制定发行看板数量,实施管理与控制。在库设定存储方式以各工序之间的同期化、一个流生产为前提目标,实现“多频次,少批量”的搬运作业方式。前工序后工序材料接收货店二、“准时化”生产系统的基础姿态三.“准时化”生产系统的标准姿态1、定义以生产为目标、规定物和信息的流动方法的规则和工具。其目的是:通过提高生产系统的水平,增强生产现场的“体质”。构成生产系统的三要素包括:搬运、生产、货店和规模。2.生产系统的用法掌握生产现场的实力与TPS(丰田生产系统)理想目
3、标之间的差距,造就符合丰田生产方式原则的、只制造、搬运需要的产品的体制。以各工序之间的同期化生产为目标,按销售速度以1箱单位搬运搬运前工序后工序发货场材料接收货店工序提高人和设备的效率,按售出的顺序,只生产售出的产品、售出的量。生产货店中最大的在库量均为1箱。在库存储为贯彻后工序领取、后补充生产,在各工序设置全部材料和完成品货店。“准时化”生产理想目标的生产系统3.改善的工具前工序后工序发货场定量搬运按T.T领取生产系统是否按后工序领取进行生产?·在库是否过剩?·在库是否不足?暴露问题通过实施生产现场的改善
4、活动,消除制造过程中多余的在库,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在库,暴露问题。改善循环(图)生产系统作为改善的工具生产单位、搬运单位与货店规模的关系②搬运单位①生产单位大大小深略浅深很浅③货店规模生产搬运小四、看板运用的基本原理后工序生领前工序看板运作的基本原理第二节看板数的设定一.工序内看板(生产指示看板)发行枚数计算看板发行总枚数=月份需求量/月作业转换次数(经济批量)+每日需求量×安全系数收容数/箱①在批量规模相当大,也就是作业转换时间没有充分改善的情况下,采用下面的公式计算:三角看板通常看板A产品B产品订货点批
5、量规模生产指令三角看板的位置=平均每日需要量×生产过程时间×(1+安全系数)收容数/箱三角看板的位置(订货点)的计算公式②在作业转换时间已经改善得非常短的情况下,批量规模就是一箱或一车(一枚看板)的量,最大必要库存量和订货点一致。看板发行总枚数=平均每日需要量×生产过程时间×(1+安全系数)收容数/箱二.工序间领取看板(搬运指示看板)发行枚数计算①在库存管理的定期订货方式中,基准量(订货周期和订货过程时间的合计时间内的需求量)的计算公式基准量=每日的需求量×(订货周期+订货过程时间)+安全库存订货周期=经济
6、批量规模每日的平均需求量②(订货厂家与供货厂家之)工序间领取看板发行总数计算公式看板发行总枚数=每日需要量×【订货周期+生产过程时间+安全期间(系数)】收容数/箱对外协厂的订货周期=一次领取搬运所需要的天数一天的搬运次数外协厂的生产过程时间=对外协厂的订货周期×搬运间隔工序间领取看板发行总数计算公式也可以换算成如下看板发行总枚数=每日需要量收容数/箱×[A×+安全(期间)系数]B1+CA:一次领取搬运所需要的天数;B:一天的搬运次数;C:搬运间隔;看板循环安全系数看板循环安全系数看板循环安全系数1—1—10
7、.25—0.51—4—20.123—1—10.75—1.51—1—20.51—6—10.04—0.083—1—21.51—1—30.5—0.751—6—20.084—1—11.0—2.01—2—10.125—0.251—8—10.03—0.064—1—22.01—2—20.251—8—20.065—1—11.25—2.51—2—30.25—0.52—1—10.5—1.05—1—22.51—4—10.06—0.122—1—21.0第三节看板的使用规则一、看板的作用NO作用内容1指示搬运、生产的信息它显示现场的
8、实际进度,指示搬运、生产“什么”、“多少”的信息。按照看板被摘下的顺序着手安排生产,可以明确生产的优先顺序。看板在某些范围内具有自动调整生产顺序的特征。2用眼可以看到的管理工具控制生产、搬运过剩。看板被当作必要工作的“证明书”。看板的张数如果能得到合理的控制,生产量、搬运量自然地会控制在适当的数量之内。检测工序进展的急缓。掌握本工序的能力、在库状况。掌握本工序人员配置是否合适。掌握后工序的作业进展状况。掌握后工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