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渗油藏聚合物驱井网优化研究.doc

中低渗油藏聚合物驱井网优化研究.doc

ID:50541693

大小:4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06

中低渗油藏聚合物驱井网优化研究.doc_第1页
中低渗油藏聚合物驱井网优化研究.doc_第2页
中低渗油藏聚合物驱井网优化研究.doc_第3页
中低渗油藏聚合物驱井网优化研究.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低渗油藏聚合物驱井网优化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低渗油藏聚合物驱井网优化研究【摘要】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对孤东二区北Ng53层系开展井网优化调整研究。针对单元油藏动、静态特点,结合剩余油分布特征,分别设计了三套井网调整方案,优化最佳井网模式,并进行单元水駆和聚合物驱指标预测。【关键词】中低渗油藏井网数值模拟提高采收率胜利油田中低渗油藏资源丰富,分布范I韦I广,储量集中,目前主要开发方式为注水开发,采收率不高,具有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潜力。在化学驱面临油藏条件越来越苛刻的形势下,开展中低渗油藏化学驱研究势在必行。研究表明,井网部署是否合理是中低渗油藏开发成败的关键[1

2、-2],本文以孤东二区北部Ng53层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对单元最佳聚合物驱井网调整方案进行了优化研究。1油藏概况研究单元位于孤东二区北部斜坡区,由G069-70主断层及次级断层夹持,整体构造平缓,地层宙西向东抬升,构造相对比较简单。单元含油面积0.7km2,有效厚度3.5m,地质储量49X104to单元渗透率较低,平均渗透率为544X10-3Hm2,平均孔隙度为33.5%。2开采现状研究单元于1987年4月投入开发,1989年3月开始注水开发,目前处于特高含水期。油井6口,日产液水平129t/d,日产油水平

3、5.3t/d,综合含水95.9%,动液面339m,累产油13.2X104t,采出程度26.9%。水井4口,开井2口,日注水量201m3/d,注入压力11.3MPao3存在问题对单元生产、注入动态进行分析,单元存在以下问题:(1)试验区内油井产液不均衡,动态非均质性突出;(2)日注量严重不均衡,平面上注入不均匀;(3)井网不完善,试验区内现井网存在油井聚集及无井控制现象,井网完善程度较低,因此我们需要对井网进行优化调整。4剩余油分布特征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分析了单元平面和层内剩余油分布特征:平面上,剩余油普遍分布,平均剩

4、余油饱和度46%,平面剩余油富集区主要在选区边缘、油井井间和井网控制差的地方;纵向上,将53层细分为5个模拟层,对比各模拟层剩余油饱和度,得知油层内部动用不均衡,底部水淹严重,剩余油主要集屮在油层顶部。5井网优化调整研究(1)确定井网调整原则:第一、充分利用老井,减少投资;第二、改变液流方向,提高波及程度;第三、结合剩余油分布特征,部署井网。(2)井网调整方案设计:根据以上井网调整原则,设计了三套井网调整方案。方案一:完善井网;在现井网的基础上进彳亍了完善,完善后油井总数8口,其中新油井3口,归位油井1口;水井总数

5、6口,其中转注井2口。方案二:垂直构造线井网;设计近似垂直构造线的排状井网,在老油井控制不到、油层发育相对好的位置设计3口新油井,3口老油井层系归位;井网控制差部位设计1口新水井,两口油井转注。方案设计油井总数10口,水井总数7口。方案三:平行构造线井网;设计近似平行于构造线的排状井网,在老油井控制不到、油层发育相对好的位置设计4口新油井,1口老油井层系归位;井网控制差部位设计2口油井转注。方案设计油井总数10口,水井总数7口。(3)井网调整方案优化:第一、水驱指标预测(表1):对比三套井网方案,方案一井距170-

6、300m,平均210m,方案二井距150-260m,平均200m,而方案三井距150-240m,平均190m,其屮方案三井网的平面分布相对比较均衡。利用数值模拟手段预测三套井网的水驱含水与采出程度,可以看出,方案三(平行构造线井网)含水上升最慢,15年后水驱米出程度最高,达到30.8%,可提高米收率1.2%o第二、聚合物驱指标预测:在水驱指标预测的基础上进行了聚合物驱指标预测,通过不同井网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对比可以看出,方案三提高采收率幅度最大,可提高4.2%,因此我们推荐平行构造线的排状井网为最佳井网调整方案。4

7、结论针对研究单元渗透率偏低、井网不规则、分布不均衡、平而差异大等特点,设计了三种井网形式,利用数模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平行构造线、注采井顕差界小的井网形式最佳,井网调整水驱提高采收率1.2%,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4.2%o该套井网密度略大,单井注入强度较温和,流线分布均匀,波及能力较强。参考文献[1]李松泉,唐曾雄•低渗透油出开发的合理井网[J]•石汕学报,1998,19(3):52-55.[2]毕研斌,邢洪斌•低渗透油田合理注采井网系统探讨[J]•低渗透油气田,1997,2(4):33-3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