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530055
大小:160.8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0-03-06
《小组合作学习操作指导方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小组合作学习操作指导方案方案编制意图本方案主要借鉴网上其他学校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与经验整合而成,主要从小组合作操作层面着手编制。本方案的具体操作环节有待于通过实践加以改进。编制目的就是让各位老师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上有所行动、有所突破,并非把方案作为模式,按部就班的照做,要在借鉴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让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发挥其功能的特长,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写在前面的话一、澄清几个概念:1、小组学习是学生在课堂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的一种形式。2、讨论式学习是教师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学生经过自学思考,在教师引导下就某一历史问题发表自
2、己的见解,主动探寻知识的教学模式。3、合作学习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学等理论为基础,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通过以上概念的比较,我们不难看出:合作学习有其更丰富的内涵。在我们“拿来”时,一定要看看拿的是什么,否则会被人贻笑大方,
3、甚至贻害后人的。二、为什么要合作学习有句话说得好:认识决定行动。合作学习到底好在哪?“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同样,在教育中,每一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在他们身上,智力是多样的,既有共性,又有巨大差异。合作学习是将差异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的一种重要形式。合作学习既能解决彼此的矛盾和冲突,又能弥补因个性差异带来的知识上的缺陷、思维的局限,将个体的竞争变为团队之间的竞争和个体间的交流与沟通,促进学生自我反省和完善,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集体观念。简言之,合作学习将个体间的差距拉小,最大限度
4、上发展了个人的能力。获得了最大的效果。另外,合作学习的深层意义就是对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在万隆会议50周年纪念活动中,会议确立了以“团结、友谊、合作”为标志的万隆精神。面对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唯有合作才能成功。教师实施合作学习失败的原因往往是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评价认识仍停留在竞争性上,没有定位在“注重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对他人的尊重、理解等合作精神”的培养上,所以,实施的结果,只能是学生开始时积极参与,一旦他们发现与以往是一样时,当然就不迁就,不“合作”了。因此,教师在运用合作学习这一方法时,认识一定要
5、改变认识,如果不能基于对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培养为长效目的,结果只能是“想说爱你不容易”。布鲁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中将教育目标分为三类:认知领域的目标、情感领域的目标和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合作学习的“学术目标”也就是认知领域的目标,是指学生在认知方面应达到的目标,也就是说学生直接所要解决的问题、获得的知识等;而“合作目标”则是学生在合作这种特殊的方式中应该达到的目标,主要包括合作意识、合作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属于情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更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
6、值观的形成,而知识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正是合作目标所包含的内容。合作学习的生命力就在于其“合作目标”,合作学习要让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合作、体验合作、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所以,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改所提倡的学习方式,其本质是对人的关注而非是对知识的关注。同样,合作学习风靡世界,但什么课,什么问题都要用这种方法解决吗,合作学习适合什么样的课,什么样的问题呢?如果学习内容靠一个人的努力很难顺利完成,它需要几人或十几人协作,如综合性实践课,研究性学习等,就要用合作学习,这在我们教师中似没有大的问题。难度大些的问题需要以合作学习的方
7、式完成:一是能够引起学生探究的问题;二是开放性的问题,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法理解,言之有理即可;三是矛盾性的问题,这种问题与学生的元认知有矛盾冲突。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预设时,充分了解学生,深挖教材,设计最佳的教法,学法,收到最佳的学习效果。综上所述,要实践好合作学习,一定要在实施前问自己“为什么要用合作学习?”,目的明确了,合作学习的策略自然会顺利进行,即使过程中出现问题也是技术问题,而不是本质问题,到那时我们会高兴地说:“想说爱你也容易。”小组组建与“问题导学、合作探学”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一、小组的组建方案1、分组策略组组
8、建应在班主任对全体学生了解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综合考试成绩、日常学习态度、行为表现、发展潜力等多方面因素,以学习成绩为主),将全班学生分成均等的A、B、C三层,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成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