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教案(附练习).doc

杜甫诗三首教案(附练习).doc

ID:50495375

大小:2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09

杜甫诗三首教案(附练习).doc_第1页
杜甫诗三首教案(附练习).doc_第2页
杜甫诗三首教案(附练习).doc_第3页
杜甫诗三首教案(附练习).doc_第4页
杜甫诗三首教案(附练习).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杜甫诗三首教案(附练习).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杜甫诗三首》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格律诗的基本知识。2、回忆杜甫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熟悉其“沉郁顿挫”的诗风。3、把握情景交融、借古咏怀的艺术方法,提高鉴赏能力。4、背诵并积累名句。二,教学重点1、感受、品味诗歌意境,鉴赏情景交融的艺术技巧2、了解咏史诗特点,掌握借古咏怀的艺术方法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思路,结合高考命题形式答题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方法:启发法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与步骤:一、知识回顾1,关于作者:杜甫(712—770),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而且充溢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崇高精

2、神。人们称杜甫的诗为“诗史”,是“千古绝唱”,称誉杜甫是“诗学宗师”,“诗圣”,对于这些高度的称誉,杜甫是当之无愧的。本课书所选三首诗都是杜甫晚年客居夔州时所作,这一时期的诗歌或追忆往昔似水年华,或感叹时事变化无常,或借古遣怀,或悲伤衰老,沉郁顿挫风格彰显。2、近体诗知识(1)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一种诗体,也称今诗。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其句数、字数、平仄、对仗、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主要有律诗和绝句。(2)律诗①诗句字数整齐。分为五言和七言(简称五律、七律)。②规定诗句数量。一般每首八句(十句以上者称为排律或长律)。③中间两联必须对仗。每两句成一联,八句律诗计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

3、、颈联、尾联(末联)。其中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每联中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④有严格的声律要求。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韵,一韵到底。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3)绝句:每首定格为四句,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韵律与律诗相同,只是不一定对仗。3、诗歌鉴赏指要(1.)基本要求:鉴赏诗的内容、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基本要领:①审视题目,初解作品内容。②抓住诗歌形象,展开想象,探究意境,理解作者思想情感。诗歌形象包括自然形象和人物形象③感受韵律,品味语言。④辨析技巧二、以《秋兴八首(其

4、一)》为例,1、解题“秋兴”,从字面上说就是因秋感兴之意,题目显示这是一篇即景抒怀的作品。2、体味意境。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而成的艺术境界。在这一环节,学生应通过诗歌中的意象和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关键词语来体会作者情感。抓住诗歌的画面和气氛去理解,感受“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是什么  问: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明确:玉露、枫树林、波浪、风云、菊花、孤舟、白帝城等。问;景物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明确:“凋伤”“萧森”可以看出秋的肃杀,“他日泪”“孤舟”可以看出诗人的忧伤与孤独。问:描绘前两联画面,概括景物特征明确:白露凋伤了漫山遍野的枫林,秋色已经很深,巫山巫峡呈

5、现出一片萧森景象。峡中的江水波涛汹涌,波浪滔天;塞上的风云阴沉密布,仿佛和地面贴近。天上地下,处处惊涛骇浪,风云翻滚,阴晦惨淡的气氛笼罩四野。问:到处是惊风骇浪,动荡不安,萧条隐晦,不见天日,我们感受到诗人的极度不安,和胸中的郁闷不平,体味主旨诗句明确: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体现诗歌主旨,诗人此时身在夔州,暮年飘零,羁旅江上,面对第二次看到菊花大的开放却是秋天满目萧条,不觉得潸然泪下,联想自己老病孤舟,又不觉引发诗人对国家盛衰及个人身世的感慨,忧国伤时。3、总结本诗情景交融的特点粗略看来,本诗的首联、颔联、尾联写景,颈联抒情。其实,全诗自始至终,情景两首互为依托、互相生发,融

6、会一体,密不可分。如颔联描绘江间波浪、塞上风云,作者既生动的表现出他们“兼天涌”,“接地阴”的外貌特征,又有意的强调了其动荡不安和阴晦不明,及诗人自身的惊魂不定和忧思不散。最后两句,貌似纯粹写景,实则苍凉的暮色秋声,使人隐约感受到仿佛就是诗人阴沉苍凉的心情。整首诗既因物感兴,使情思有所附丽;又因即景寄怀,使景物有了生命。情因景生,景因情而活,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深。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4、小结按照鉴赏诗歌的基本思路,我们可以比较准确的把握诗歌的意境。本诗,通过对巫山巫峡秋色秋景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令人感受秋色秋景扑面惊心,抒发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从夔州

7、的秋天起兴引出了他的感发,而他感发的重点则在对“故园”的思念。不但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较一般的悲秋之作更为深厚。5、齐诵全诗三、《登高》与《秋兴八首》同为悲秋之作,以高考模拟题形式复习1、前两联所绘的秋景图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溶铸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体现了什么艺术方法?明确:首联描绘了风、天、猿鸣、渚、沙和飞鸟六个意象,勾勒出一幅秋天肃杀的图景。颔联从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到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