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468788
大小:1.90 M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3-14
《荷笠带斜阳送灵澈上人翻译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送灵澈上人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1文题解说《送灵澈上人》选自《刘随州诗集》。“灵澈上人”,唐代著名僧人,本姓杨,字源澄。“上人”,对僧的敬称。作家作品刘长卿(约709-约785年)唐代诗人,字文房,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县)人,开元(713-741)进士,曾任长州县尉,遭贬后出。唐肃宗至德(756-758)年间,曾任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被人诬陷,下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狱,后贬为潘州(今广东省茂名市)南巴尉,移陆州司马。官至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一生不得志,写诗抒政治失意,写自然景物简括鲜明,五绝、七律成就较高,自称“五言长城”。有《刘随州诗集》。2
2、灵澈上人是中唐时期一位著名诗僧,俗姓杨,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早年从严维学诗,颇有诗名,诗僧皎然荐之为官,后因获罪权贵而遭贬徙,归隐云门寺。竹林寺在润州(今江苏镇江),是灵澈此次游方歇宿的寺院。刘长卿和灵澈是一对忘年交。他们相遇又离别于润州,大约在唐代宗大历四、五年间(769—770)。刘长卿自从上元二年(761)从贬谪南巴(今广东茂名南)归来,一直失意待官,心情郁闷。灵澈此时诗名未著,云游江南,心情也不大得意,在润州逗留后,将返回浙江。一个宦途[huàntú]失意客,一个方外归山僧,在出世入世的问题上,可以殊途同归,同有不遇的体验,共怀淡泊的胸襟。3字词部落【苍苍】【
3、杳杳(yǎoyǎo)】【荷笠】【灵澈上人】深青色。深远,幽远背着斗笠。荷,背着。唐代著名僧人,本姓杨,会稽(现在浙江绍兴)人,后为云门寺僧。上人,对僧的敬称。注意读音杳(yǎo)荷(hè)4/翻译/翻译①苍翠的山中坐落着竹林寺,远远传来晚钟的声音。你背着斗笠披着落日的余晖,独自归向远处的青山。翻译②好似墨青色隐隐铺盖着曲径通幽的竹林寺,神秘的色彩在悄悄氤氲[yīnyūn],阵阵沉重的晚钟飘渺在自然的屏障中,随风驱散,给人恍若隔世的感觉。我背着轻巧的斗笠,任晚风斜阳柔柔抚摸我的青丝。向远处眺望,连绵起伏的青山外,遥遥的远行人,那晚霞的光填补了我伤感的心。5写作特色静景与动景结合巧
4、妙。诗的一、三、四句,写的是静景,二句写的是动景。动、静互相衬托,互相映辉。古寺、斜阳、青山等静物一经渲染,令读者对钟声这一动景印象犹深,仿佛耳旁久久地萦绕着那悠扬的响声;反之钟声从远处传来,更显出郊野的宁静肃穆,而此时,诗中人物的离情别绪更强烈了。写景与抒情妙合无垠。全诗四句,句句写景,也句句写情,尤其是后两句,乍看好像是写郊野向晚的景色,实则蕴含着诗人的无限情思。“荷笠带斜阳”一句,最易误解为纯属自然景物的描写,无甚用意。其实不然。作者写斜阳经天,不是光照山峦火树,而是映现于荷笠者一身,显然是为了突出“荷笠”这一人物形象和整个画面构图的需要,同时也体现了诗人感情的专注。画面
5、上的光束、景物,是和送别之情紧密相连的,这就不仅是景物的烘染,时序的变换或感情的陪衬,而是对全诗的立意、构图、设色和抒情起着重要的作用。这首诗正是既写景,又抒发胸臆,注意景物选择和人思想感情的协调统一,使客观的景和主观的情和谐合拍,故能把感情表达得更含蓄、更贴切、更完美。6第三句是全诗立意的中心,也是唐诗中的名句。如果把这首诗比作画卷,当人们把卷轴缓慢地舒展开来,遥见群山青岱(dài),竹树云烟;近看是一轮依恋人间行将西沉的骄阳和一个荷笠远去的孤独身影。这是一幅清冷淡远的山人夕照图。句中“荷笠”两字,说明诗人和他的挚友这时已不是并肩细语或相对话别,而是别后目送友人远去的背影了。
6、用“荷笠”暗喻隐迹山林的灵澈,是非常恰当的。“斜阳”,是指晚景无限美好。可它的光华却偏偏映照在一个离人身上,这客观的景和主观的情显得多么不和谐,而诗人正是利用这主客观的矛盾,以外物的美好来反衬惜别的情切和友情的深厚。夕阳尚且如此留恋多情,对朋友的情谊更可想而知了。“荷笠带斜阳”,造语平淡自然,象是信手拈来,景物却跃然纸上,诗情画意,耐人寻思。7中心思想这首小诗通过写灵澈欲归竹林寺及诗人目送荷笠归远的灵澈上人,表露出诗人因怀才不遇而闲适,虽然失意却淡泊的情怀,因而构成一种闲淡的意境。8送灵澈上人唐·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9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7、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