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465088
大小:11.45 MB
页数:56页
时间:2020-03-13
《关于基础抗浮问题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于基础抗浮问题1建筑物地下室、地下车厍、水池等由于水浮力的作用,发生整体上浮和造成结构破坏的事故常有发生。因此,当筏形和箱形基础或地下室部分或全部在地下水位以下时,应进行抗浮稳定性分析验算,以确保工程的安全。2一工程实例1某地下车厍[1]。某车库建于1996年3月,仅地下一层、上部无建筑物,竣工后车库顶面将作为小区花园使用。该车库占地面积1488.0m2,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车库侧壁为250㎜厚的钢筋混凝土墙,层高3.3m。基础采用筏基,埋深1.9m。车库顶板平面及剖面见图1~2。3图1车库顶板平面示意图及上浮标高变化观测点布置图4图2车库剖面图51996年3月车库结构主
2、体封顶后,车库周边施工单位未按施工图要求及时回填处理。1996年5月27日傍晚突降暴雨,车库产生不均匀上浮,其中:A轴处上浮约100㎜,G轴处上浮约300㎜。因上浮不均,车库整体产生扭转和倾斜,框架梁端、柱顶、侧墙顶、侧墙根及顶板、底板部分边缘产生剪切或拉裂,结构受损,从而导致车库进水,严重影响车库的安全和今后的正常使用。有关车库梁板出现裂缝详见图3~6。6图3车库上浮顶板裂缝示意图7图4车库上浮梁柱开裂示意图8图5车库上浮外墙开裂示意图9图6车库上浮底板开裂示意图102某地下停车场[2]该停车场地下二层,建筑面积6400m²,每层3200m²,长宽均为60m,二层均为无粘结预
3、应力无梁楼盖,底板为500mm厚伐片基础,反梁高1000mm,持力层为天然地基岩层。顶板顶标高-0.80m,底板底标高-8.70m,柱网尺寸7m×7m。底板有四个800mm深的集水井,一个1800mm深电梯井坑。抗浮设计考虑由结构自重、四周基坑回填土、板顶绿化覆土、负一层负二层地面炉渣砼找平层的自重来平衡。地下停车场三边临近建筑物,一边临近城市道路。11地下停车场整体上浮时四周基坑砂石回填已完成(约3400m³),主体结构已验收,未完工程含负一负二层地面炉渣找平层、板顶绿化覆土、室内粉刷、水电安装工程。该停车场建设位置地下水非常丰富,在结构施工过程中,基坑四角设有集水井抽排地下
4、水至底板以下。水源主要是基坑壁的砂卵地质层大量渗水,原有地下管道漏水。在基坑砂石回填过程中和回填完后没有再采取降水措施。12图7上浮前结构位置(东向)13原设计基坑采用粘土回填,后来为了赶进度改为砂卵石回填。由于回填的砂卵石空隙率和存水量大,透水性强,在不下雨时基坑水位可达2m左右,上浮前几天连降暴雨时,基坑水位在回填的砂卵石中迅速上升,经局部开挖基坑回填砂石查明,基坑水位达到-3.30m,此时地下停车场自重为12000t,浮力约为15500t,浮力大于自重,致使其整体倾斜上浮。西北角上浮约1.40m,西南角上浮0.80,东南角上浮0.60m,东北角上浮0.50m。四周基坑回填
5、砂石下陷,并进入四周底板下。14上浮后结构情况是负一层北向柱,在柱与柱帽水平施工缝处开裂,顶板局部产生裂纹,其它部位未发现明显裂纹。之后为裂纹产生高峰期,结构每天都有新裂纹产生,主要部位是顶板局部、附一附二层柱与柱帽原水平施工缝处,裂纹宽度在0.1mm左右。在临近降水下沉复位之前结构趋于稳定,裂纹很少产生。15图8上浮后结构位置(西向)163某污水处理厂[3]某污水处理厂二沉池,作为污水经氧化处理后再次沉淀、除渣、出清之用。该池面积3300m3,直径34m,池高4m,埋深4-7m。池底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呈锅底状;池壁为筒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壁板缠绕预应力钢丝喷浆结构。该池地处
6、河边,2003年6月,因暴雨导致河水回灌,地下水急剧上涨,使已竣工正待验收的水池倾斜上浮,最高处上浮80cm,水池底板连垫层一起上跷。174某地600m3水池[4]某地600m3水池,尺寸为11.8×15.6×4.4m,1997年10月,在建成进行满水试验后,将池内3m多深的水抽到池外基坑中,导致池外水位升高,浮力超过重量,池体上浮15~144mm.185青岛某高层建筑[5]该工程地下3~4层,地上2个塔楼分别为22层、28层,地下面积27433㎡,底板结构面积7716.08㎡,基坑的上口面积12731.85㎡,下口面积9540.04㎡。地上2个塔楼为剪力墙结构,地下为框架结构
7、,柱网尺寸为8.1×8.1m,底板为上返梁式的筏板基础,底板厚450㎜,上返梁高1m,柱截面为650×650㎜,底板、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5,底板和顶板回填土的厚度分别为0.58m、0.6m,基底绝对标高为4.5m,基坑周边最低点的绝对标高为15.6m,见图2。195青岛某高层建筑[5]20基坑平均深度约17m,整个地下结构位于中风化或微风化的花岗岩体中,地下水主要为岩石裂隙水,赋存于花岗岩节理密集发育地带,大气降水是场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地质报告提供的基岩裂隙水渗透速度为15.15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