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446070
大小:3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09
《故乡的亲人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故乡的亲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歌曲《故乡的亲人》是美国词曲作家斯蒂芬·福斯特创作的一首思乡曲,1851年,福斯特远离自己的故乡和亲人,到辛辛那提州工作。他感受到远离亲人的孤寂和惆怅,于是创作了这首歌曲,借以寄托思乡之情。他一生创作了二百多首歌,如《噢!苏珊娜》等。歌曲为C大调,4/4拍,结构再现的单二部曲式(主+副),a、a、b、a四个乐句,有重复有对比,旋律朴实,优美抒情。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了解歌曲情感。2、在理解,掌握歌曲中延长记号、渐强记号、力度记号在作品中的作用。并在演唱歌曲中运用科学的演唱方法.3、了解作品基本结构,体会旋律创作手法中重复、
2、对比所带来的美感。教学重点:1、在体会《故乡的亲人》情感的过程中理解和表现歌曲情绪。2、强调重复与对比的美,不仅在歌曲创作中,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美。教学难点:歌曲中二声部的合唱。教具:电子琴,录音磁带,碰铃。教法:听唱、练习。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上节课用音的手号演唱歌曲《四季歌》歌谱,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引出新的学习内容。二、授新:1、初次聆听歌曲《故乡的亲人》,体会歌曲的情绪,曲式结构?并找出相同的旋律及相似、不同处。师板书课题:故乡的亲人。2、复听歌曲,寻找出音乐要素。fmf<教师引导学生在认知中感受歌曲。3、设
3、问:如何区分齐唱与合唱?4、教师范唱歌曲,学生体会歌曲的重复与对比之美,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5、教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练唱。大跳旋律音色统一,用高位置的发声方法演唱,避免喊唱,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使学生在歌声中感受到音乐的美。6、练唱歌曲下声部:(1)教师范唱下声部歌谱,学生在内心模唱;(2)教师按每个分句弹奏,生随琴声模唱歌谱;(3)生随琴声完整的练唱歌谱;(4)用音的手号练唱下声部。7、练唱歌曲二声部。(1)教师放歌曲录音上声部,学生从歌谱下声部出现处开始唱下声部旋律。注意聆听其他声部的音高,感受歌曲的和谐之美。(2)将学生分成两部分,同时演唱上下声部;(
4、3)交换两声部的学生,再练唱上下声部。(用音的手号练唱歌曲)8、有感情、完整的演唱歌曲三、小结: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共同欣赏、演唱了歌曲《故乡的亲人》,我们运用多种方式来表现歌曲,使歌曲听起来更加丰富、有层次感,和谐、优美、抒情的歌声深深打动了我们。铜川市二中叶萍2014-09-04《故乡的亲人》教学反思这节课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整体水平得到了提高。1、突出音乐特点:在多次的歌曲聆听中获得对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为掌握音乐相关知识和技能、领悟音乐内涵、提高音乐素养,打下了良好的音乐基础。聆听音乐是学生学习音乐最好的途径。因为音乐
5、音响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像性。2、强调音乐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表演与创造,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艺术实践,有效提高音乐素养,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鼓励音乐创造:教学中通过音乐聆听、演唱与表演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音乐是一门极富有创造性艺术,如引导学生分析曲式结构、寻找旋律的变化与重复、对比与重复再现,通过寻找这些音乐要素明白这是音乐特有的表达方式,需进一步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表达歌曲的情感。4、恰当适时指导:学生在音乐实践中遇到困难时,老师及时点拨。如在
6、练唱歌曲过程中八度大跳难度较大,学生难免会不自觉的喊唱。七年级学生正值变声期,注意保护嗓音的同时,老师指导学生运用高位置的科学发声方法,化难为易,学生乐于学习,增强了学生的演唱自信心,消除了顾虑心理,教学效果好。5、不足之处:歌曲二声部的学习是初中生第一次接触,单独唱各声部时都能熟练自如的去演唱,将两个声部合在一起演唱时由于急切,易跟着跑,效果欠佳,演唱水平还很不成熟,今后在这方面还得下大功夫,也是我们今后教学中有待研究与提高的一个方面。叶萍2014-09-04《故乡的亲人》教学设计叶萍2014年09月4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