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元素的衰变ppt课件.ppt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ppt课件.ppt

ID:50435194

大小:2.25 MB

页数:37页

时间:2020-03-13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ppt课件.ppt_第1页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ppt课件.ppt_第2页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ppt课件.ppt_第3页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ppt课件.ppt_第4页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放射性元素的衰变1自学指导题:1、什么叫做原子核的衰变?分为哪几种?2、衰变、衰变分别是怎样进行的?3、原子核的衰变满足什么规律?4、请写出几种衰变的衰变方程。5、什么叫做半衰期?它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它的应用有哪些?2一、原子核的衰变:1、定义:原子核放出粒子或粒子,由于核电荷数变了,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就变了,变成另外一种原子核。我们把这种变化称为原子核的衰变。2、分类:衰变衰变3、衰变的规律:原子核衰变时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衰变衰变34、两个重要的衰变:铀238核放出粒子后,成为钍234核钍23

2、4核放出粒子后,成为镤234核45、衰变的电子是从哪里来的?原子核中没有电子,衰变的实质在于核内的中子转化成了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由此可见:当原子核发生衰变时,原子序数减小;当原子核发生衰变时,原子序数增大。两种衰变的过程中都伴随着射线的发出。5二、半衰期:放射性元素具有一定的衰变速率,例如氡222经过衰变后变成钋218,发现经过3.8天后,有一半的氡发生了衰变,再经过3.8天后,只剩下四分之一的氡,再经过3.8天后,剩下的氡为原来的八分之一;我们把这种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的时间叫做半

3、衰期。1、定义:2、影响半衰期的因素:(1)由原子核内部自身的因素决定,不受压力、温度或化学状态等因素的影响。(2)不同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不一样的。63、计算:其中:N是剩余的原子个数;m是剩余的质量。是原来的原子个数;是原来的质量。T是半衰期,t是经历的时间。71.写出以下元素进行一次衰变的核反应方程式:2.写出以下元素进行一次衰变的核反应方程式:作业:8第三节探测射线的方法第四节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9自学指导题:1、什么叫做原子核的人工转变?什么叫做人工放射性同位素?2、探测射线的仪器和方法都

4、有哪些?3、放射性有哪些应用?4、放射性要怎样防护?10一、探测射线的仪器和方法:1、方法:(1)粒子使气体或液体电离,这些离子可使过饱和汽产生云雾或使过热液体产生气泡。(2)使照相底片感光。(3)使荧光物质产生荧光。112、仪器:(1)威尔逊云室:构造:如图。照相机透明盖饱和汽放射源活塞原理:在云室内加酒精,使室内充满饱和气。然后使活塞迅速下移一段距离,使酒精处于过饱和状态,这时若有能量较高的粒子飞过,使沿途的气体分子电离,过饱和汽便以这些离子为核心凝成一条雾迹。12实验现象:射线射线射线一般看

5、不到。13a射线在云室中的径迹:直而粗原因:a粒子质量大,不易改变方向,电离本领大,沿涂产生的粒子多ß射线在云室中的径迹:比较细,而且常常弯曲原因:粒子质量小,跟气体碰撞易改变方向,电离本领小,沿途产生的离子少14(2)、气泡室-----高能物理实验的最风行的探测设备气泡室是由一密闭容器组成,容器中盛有工作液体原理与云室的相同,只是气泡室中装的是液体,如液态氢。15液体在特定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绝热膨胀,由于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例如50ms)处于过热状态,液体不会马上沸腾,这时如果有高速带电粒子通过

6、液体,在带电粒子所经轨迹上不断与液体原子发生碰撞而产生低能电子,因而形成离子对,这些离子在复合时会引起局部发热,从而以这些离子为核心形成胚胎气泡,经过很短的时间后,胚胎气泡逐渐长大,就沿粒子所经路径留下痕迹。如果这时对其进行拍照,就可以把一连串的气泡拍摄下来,从而得到记录有高能带电粒子轨迹的底片。照相结束后,在液体沸腾之前,立即压缩工作液体,气泡随之消失,整个系统就很快回到初始状态,准备作下一次探测。16气泡室中带电粒子的径迹气泡室的优点:它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高;工作循环周期短,本底干净、径迹清晰

7、,可反复操作。但也有不足之处:那就是扫描和测量时间还嫌太长;体积有限,而且甚为昂贵,17(3)盖革—米勒计数器:构造:_+阳极铜圆筒(阴极)里面有一个铜圆筒,这是阴极,穿过轴心的是阳极.管内充有惰性气体.原理:当某种射线粒子进入管内时,使管中气体电离,产生电子在电场中加速,能量增大,又和管中气体相碰,使气体分子电离……这样一个射线粒子产生大量电子到达阳极,在外电路形成一次脉冲放电。记下放电次数,得到粒子个数。18一种能自动把放射微粒计数出来的仪器,利用了射线的电离本领优缺点:灵敏,但分不出射线的种

8、类。19卢瑟福在实验中发现,往容器C中通入氮气后,在荧光屏S上出现了闪光,这表明,有一种新的能量比α粒子大的粒子穿过铝箔,撞击在S屏上,这种粒子肯定是在α粒子击中某个氮核而使该核发生变化时放出的。这样,卢瑟福通过人工方法实现了原子核的转变,人类第一次打开了原子核的大门。20二、核反应:1、定义:原子核受其他粒子的轰击下生成新原子核的过程,成为核反应。2、几个人工核转变方程:(1)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方程:(2)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的方程:(3)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人工放射性同位素和正电子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