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416440
大小:18.7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08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再别康桥》教学设计及反思柳江县拉堡中学韦妙艳一、教材分析《再别康桥》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诗歌拔萃”中第25课《现代诗二首》中的第二首,本单元古诗较多,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更好地了解现代诗歌的不同风格、流派。二、学情分析九义教育苏教版语文教材,现代诗歌不多,学生鉴赏现代诗歌的能力较弱,所以要教给学生知人论诗,了解内容的办法,教会学生如何品味诗歌的意象、意境。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徐志摩和诗歌的写作背景。2.品味诗歌的意象、意境,领悟诗歌的“三美”原则。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展开联想和想像,品意象、悟
2、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作者对母校深情和崇敬之意,认识徐志摩的浪漫主义个性。教学重点、难点反复朗读,了解诗歌内容,品味意象,感受意境。四、教法(一)诵读法《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诗歌,反复诵读才能感受诗中的情感、韵味。(二)情境教学法播放轻音乐,营造清新优美、舒缓闲适的氛围,让学生能从中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感情和诗歌的意境。(三)讨论法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共同讨论,教与学互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情感体验。(四)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用康桥优美的风光,帮助学生建立可感的视听形象。设计意图:这四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使用,实践了“学生是课
3、堂的主人,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的新课改精神。五、学法(一)诵读法学生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投入到朗诵中,领悟到诗中的意境美,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二)联想比较法学生通过联想比较在脑海中形成画面,品味诗歌的内容,感受到诗歌的优美之处。设计意图:这两种学法的运用,达到陶冶情操,增强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的目的。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语:同学们知道哪些与离别有关的诗句?这些诗句中体现了怎样的离别之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再别康桥》也是一首抒写离别情愫的诗歌,这里的离情又是怎样的呢?设计意图:采用情境导入的方式,提问学生关于离别的诗句,引发学生的丰富
4、联想,激起学生的兴趣。(二)作者及背景介绍用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完成知识与能力目标1。(三)朗读诗歌,整体把握这一环节完成“朗读诗歌,品味作者情感”的任务,解决教学重点。操作时先让学生默读全诗,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然后播放背景音乐,让一名朗读较好的同学朗读诗歌,其他同学听读并作点评。最后让学生再自读诗歌,进一步把握诗歌的情感。设计意图:在“美读”中解决教学重点,领悟诗情,获得情感体验。默读可以让学生把握朗读的节奏、情感,个人读可展示个性,齐读引起群体感受。(四)品味鉴赏,协作探究品意象1.诗中直接描写康桥的景物有哪几节?2.如果把
5、这三节的内容换成三幅画,我们可以选取哪些景?3.更进一步思考:诗人告别康桥时为什么不选取周围的建筑、那里的人们,而是选取了金柳、柔波、青荇等自然景物?设计意图:语文新课标积极倡导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环节的学习从诗歌的画面美切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追求语言美的课堂氛围。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作用都得到较好的体现。(五)课堂总结,解读“三美”原则,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学生再读诗歌,理解“三美”原则在本诗中的体现,后总结归纳。(六)检测反馈生活、学习中少不了留恋、难忘的人和事,缠绕内心的密码也只有自己去解开。现在
6、,请你模仿这首诗的格式,用“别了”为题写一首诗,来展示你的智慧,张扬你的个性,渲泄你的情感(长短不定,有话则长,言少可短)。七、教学反思《再别康桥》是20世纪中国最出色的一首别离诗,但要在一个课时上好这首诗也并非易事,首先,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学生对现代诗歌的赏析还不太熟悉。虽然这首诗歌很多同学以前都读过,但很多诗句还是难以理解。怎样才能让学生从浅层次的“喜欢”达到深层次的理解,这是我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其次,老师怎么讲,讲多少也是需要好好琢磨的。诗歌教学往往有着这样的困境:不分析学生很难理解,分析得太多了,诗意则会在理性的分
7、析中被消解。因而要把握好分析的度,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意。再则,诗无达诂,诗歌的理解可以是多元的、丰富的,怎样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个性化的解读,让学生对诗歌有着融入了自我生命体验的理解,这也是很重要的。最后也是最关键的问题是,对诗歌教学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掌握一种赏析诗歌的方法,还是体验到一种诗情,获得一种美的感受?我觉得后者比较重要,学生一旦进入诗的情境,就会很容易触碰到诗歌的灵魂。可问题是怎样让学生很快地进入诗歌的氛围中呢?我想,反复的诵读,听朗诵,自己读,这些看似“老土”被人冷落了的方法也许是最有效的,叶圣陶曾说“吟
8、唱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的体会,不知不觉间,内容与理法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所以诗歌教学应加强朗读,同时还应注意朗读不应只是教学的开始,而应贯穿整个诗歌教学过程中,可以说诗歌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