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389475
大小:1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08
《安禄山和史思明的用人之道.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安禄山和史思明的用人之道“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及衰的转折点,传统的研究视角和多数学者大多只注重于唐玄宗的不理朝政,沉醉歌舞美色,以及杨国忠、李林甫等奸臣当道;或者叛军强大,组织有方等因素。然而,许多学者却忽略常常一个史实:安禄山之所以能速成气候,与他的用人之道有很大关系,史思明就是他的得力干将。虽然安禄山后来被其子安庆绪所弑,而安庆绪又为史思明所杀。但史思明依然继承安禄山“不拘一格降人才”作风,继续网罗各式人才。在安禄山和史思明皆为少数民族的背景下,他们不拘泥于民族界线,惟才是举的用人标准,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安禄山和史思明的用人
2、战略安史叛军中虽然有将近二十种少数民族成分,但起关键作用的主要是汉族人。然而,安史叛军这样民族结构纷繁复杂的军队,竟能横行盛唐之时长达八年之久,并几度攻陷洛阳和长安两京,原由固然很多,但从用人角度,如下三方面因素尤其值得我们重视。放宽用人视野。作为蓄谋叛乱已久的安禄山和史思明,其根本目的是要推翻李唐王朝,建立一个统治中原及其他地区的新政权。基于这一目的,他们当然要充分考虑当时唐王朝统治范围内的民族结构。虽然在唐朝的北方、东北、西北以及西南地区活跃着一些少数民族政权,且有的已对唐王朝构成了严重威胁,但从总的布局来看,汉人生活的地区
3、占绝大部分。这种布局势必会使安禄山、史思明充分考虑汉族人的能量和势力,不至于把视野仅仅局限在少数民族身上。广泛储备人才。安禄山、史思明在叛乱前后都曾广泛搜罗汉族中有能力的人物为其所用。安禄山、史思明虽是胡人,但他们十分清楚地看到了唐王朝统治地区内汉族是主要民族,汉族人是其依靠的主要力量。为此,他们广泛搜罗唐朝宗室、汉族名流、儒学贤才以及唐朝名将的后代为己所用。据《新唐书。郑虔传》记载,安禄山曾“遣张通儒劫百官置东都”,被挟持的百官中就有一些儒学贤才,如郑州荥阳人郑虔著书八十余篇,时号“郑广文”,是当地有名的博学多识之才,就在这时
4、被安禄山授为水部郎中。积极开发人才。安禄山叛乱后,叛军先后攻陷两京,唐王朝的一些文武官员,或由于对唐玄宗和杨国忠表示不满,或由于官场失意,或看不清局势发展的自身发展前景等原因,纷纷主动投降了叛军。而到了叛军阵营,许多原先不被重视的人才竟能如鱼得水,扶摇直上,找到发挥自身才能的广阔空间。这正如《旧唐书》作者所说的那样:“4/4禄山寇陷两京,儒生士子,被胁从、怀苟且者多矣;去逆效顺,毁家为国者少焉”。这些“儒生士子”在安史叛军中十分活跃,对于叛军的发展壮大,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安禄山和史思明的用人策略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史思明“
5、聘儒生讲制度”。《新唐书。邵说传》载:“庆绪遁保西城,搜胁儒者为己用。”河南洛阳人裴宽“有重名于开元、天宝间”,其子裴谓在史思明再次攻陷洛阳后逃匿于山谷。史思明“素慕(裴)谓名,欲必得之,因令捕骑数十迹逐得谓。思晚见之,甚喜,呼为郎君,不名,伪授御史中丞,主击断”。相州安阳人邵说进士及第,颇受史思明的器重,被史思明封为判官。邵说也为史思明父子尽心尽力,成了史氏政权的有功之臣,唐金吾将军裴儆说他“与史思明父子定君臣之分,居判官,掌兵柄,亡躯犯顺,前后百战,于贼庭掠名家子女以为婢仆者数十人,剽盗宝货,不知纪极”。综合安禄山和史思明等
6、人的用人事迹,我们总结了以下符合当时客观实际四个主要用才方式。重视当时名流贤才,以才能和学识取人。据史册记载:唐太宗四世孙李之芳“有令誉,安禄山奏为范阳司马”。天水略阳人权德皋是后秦尚书权德翼之孙,“少以进士补贝州临清尉。安禄山……假其才名,表为蓟县尉,署从事”。诗人王维九岁“知属辞”,开元初进士及第,“安禄山反,玄宗西狩,维为贼得,以药下利,阳禄山素知其才,迎置洛阳,迫为给事中”。中山无极人甄济“早以文雅,见称于时”,安禄山对其颇为赏识,推荐为范阳郡节度掌书记。安史之乱爆发后,安禄山派蔡希德“领行戮者李等二人,封刀来召”甄济,
7、安庆绪“亦使人至县,强异至东都安国观”,强迫甄济为其效劳。引进名门之后、扩大招贤纳士的声望。唐朝名将张仁愿、薛仁贵的后代张通儒、薛嵩也被安禄山拉到了自己的阵营,张通儒曾任大燕政权的左相、西京留守;薛嵩不仅参加了安史之乱,而且还为史朝义防守相州。张仁愿和薛仁贵都是唐朝有名的军事将领,张仁愿为了断绝“南寇之路”,主动承担起筑“三受降城”的重任,“自是突厥不得度山放牧,朔方负复寇掠,减镇兵数万人”。薛仁贵在与高丽、契丹、九姓突厥战争中大显身手,战功卓著,军中传有“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的赞歌。经薛仁贵的出击,“九姓(突厥)自
8、此衰弱,不复更为边患”。他们当时无不为当时皇帝所器重:张仁愿历仕周之武则天,以及中宗李显、唐殇帝、唐睿宗李旦四朝,曾任御史大夫,拜左位大将军,又封“韩国公”,加光禄大夫,追谥“太子少傅”,可谓权倾一时,地位极其显赫;薛仁贵屡受唐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封赏,曾“授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