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曲 课件共10张.ppt

采莲曲 课件共10张.ppt

ID:50348834

大小:488.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0-03-12

采莲曲 课件共10张.ppt_第1页
采莲曲 课件共10张.ppt_第2页
采莲曲 课件共10张.ppt_第3页
采莲曲 课件共10张.ppt_第4页
采莲曲 课件共10张.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采莲曲 课件共10张.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采莲曲》《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学习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每首诗所抒发的感情。3、感悟诗歌的意境美,做到“眼中有诗,心中有画”。自主学习1、自由朗读诗文,画出文中的生字词。2、在朗读的基础上完成助学100页“预习积累”相关题目。学习测评1、2、3、题相关题目。作者简介王昌龄(698—756),字少伯,唐朝著名边塞诗人。其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积极向上的精神。他的七绝与李白并称,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代表作有《从军行》《出塞》等,名人集有《王昌龄集》。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王昌龄////////

2、////才知道剪裁用丝绸做的裙子同一颜色争先恐后地进入莲花对着,朝着译文一群采莲姑娘身穿和绿色荷叶一样颜色的罗裙,粉红的荷花映照着姑娘们鲜艳的脸庞。她们混杂在池塘中难以发现,听到姑娘们的歌声,才知道有人过来了。采莲曲第一句:少女的罗裙绿得像荷叶,生动可人,写出了采莲姑娘的美丽和青春活力第二句: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映照,人花难辨。写实与浪漫结合第三句:采莲少女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不见踪影。人花难辨,惊奇惆怅第四句: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尽显少女们的群春活力主题这首诗构思精巧,意境优美,表现出采莲女的美丽和青春的活力的性格。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荷叶罗裙,

3、芙蓉人面,本就宛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睛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这一句所写的正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深意句作者: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1206)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字廷秀,号诚斋。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孝宗时官至太子侍读。光宗召为秘书监。工诗。为“南宋四大家”之一。初学“江西诗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一生作诗万余首。亦能文。著有《诚斋集》。词语解释晓:早晨。四时:春夏秋冬四季。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它时节。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

4、呈现无穷的碧绿。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古诗今译毕竟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莲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重点品读“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主题这首诗是歌咏西湖夏季景致的经典作品,表达了诗人对西湖六月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从“别样红”之中,透出作者是在以欢快的心态送友。读者可以体会出:作者一边陪着朋友走在路上,一边和朋友谈笑风生。因为只有具有如此“谈笑风生”的心态,才能体会出“接天莲叶无穷

5、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情画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