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337927
大小:4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08
《高职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职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分析摘要: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内涵的核心,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有力途径。加强对高职实践教学理论基础的研究,深化实践教学的创新改革,对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高职教育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关键词:实践教学高职理论基础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a)-0047-01实践教学是目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它既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方法。所谓的实践教学,就是以理论为指导,以实践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通过学习者的亲身实践活动,并从中对理论知识形成
2、新的理解,锻炼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进而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的教学活动。1高职实践教学的特征冃前对高职实践教学的概念界定在学界中不尽一致,这主要是由于对实践教学这一概念所选择的理解角度不同。这种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不清及概念混乱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实践教学在教学方式领域的理论创新意义和行动指导价值,也不利于实践教学的深入和普及发展。实践教学是一种教学活动,但是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在教师和理论的指导下,实践教学倡导学与做相结合,学生的自主操作与自我创新相结合,学习活动的感性知识和理性技能相结合,以此來提?/学4二的综合实践能力°但是,这种界;花是…般?山等院校实践教学
3、的足义,并没有体现高职实践教育的特色。要想全面地认识和研究高职实践教育的理论基础,就必须对其特点有一个全面的把握。1.1最重要的特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工与学的结合。它摒弃了传统的对学生灌输知识的教学方式,努力实现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理论与实践、工作与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这不仅是高职实践教学的显著特点,更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是一种教学理念更是一种独特方法。另外,这也需要高职院校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最新变动,以学生利益为本,实现校企结合,互利共赢。1.2较强的开放性相对于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这种开放性表现在多个方血,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教学形式的开放性、师资队佈建设的开放性
4、、教学评价的开放性等等。开放性的特点使高职实践教学的课堂大门必须打开,时刻关注行业和社会的需求,及时吸取行业的最新技术成果來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这种开放性也表现在教师队伍建设的创新。教师既要深入企业学习第一手的技术和经验,同时,高职院校也要向社会及时招聘有经验和能力的兼职教师,形成紧跟时代的教师队伍。1.3对学习者的素质培养体现出完整性高职的实践教学对学习者的培养是完整的、全面的、具体的。既注重学习者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也注重学习者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模式的形成,从而培养出综合索质较高的人才。综上对高职实践教学的特点分析,笔者认为,对高职实践教学的内涵界定,首先
5、要从教学理念上理解,它是一种从教学活动向教学理念的升华。其次,它是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是借助实践项目展开教学,并不是简单的情景化再现。最后,它的冃的在于使学习者掌握实践能力和提高职业素养。所以,从多个层面对高职实践教学进行界定,比单一层面的界定要明确很多。2高职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分析明确了高职实践教学的内涵和特点,对它的理论基础分析就有了一定的基础和针对性。2.1哲学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指岀,实践是人类的本质及存在方式,实践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所以,人的主体性的体现耍通过实践教学来实现。实践教学本身就是职业教育的应有之意,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高职
6、的实践教学正是通过注重学习者的主动参与來积极发挥其主体性的功能。这种主体性是全面的多层次的。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论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可以通过学生自主选题、策划、实训、总结等多样的实践教学的方式,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不仅能获得技能、知识的提高,更会在这一实践过程中伴随着独立世界观的形成和改造,个人基本生活索质的完善,并最终实现个人能力、个人价值和个性发展的有机统一。2.2情境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强调的是知识与情境之间的交互作用,这种理论和高职实践教学的情景性是一致的。实践教学把知识的学习看做是一种基于情境的活动,是个体与环境的双向互动。这种
7、理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审视和反思传统的单一模式教育,重新认识学习的木质是一种双向的互动而不是单向的灌输。不仅如此,情境学习理论还提出了抛锚式教学、双向交互式教学和认知学徒制等教学策略,对于高职的实践教学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2.3基于新知识观的理论知识的社会性、知识的情境性、知识的建构性。在当代知识观看来,知识是流动的,是人们对知识的建构,是主体之间的合作和理解、沟通和对话。在这种新知识观的引导下,应该重新定位教师和学生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