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水稻栽培管理技术.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水稻栽培管理技术1稻田基地选择优质高产稻米生产基地应选择稻田土壤无重金属和残留农药污染、灌溉水源清洁、生长中后期昼夜温差平均在10~15℃,既避高温,又防低温,其光温资源能满足双季水稻和一季晚稻安全灌浆结实的要求。2培育多蘖壮秧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最好采用湿润育秧大苗移栽或旱育秧中苗移栽,以利于调节群体结构、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害发生。壮秧是优质高产稻米生产的重要基础,这是因为壮秧能节省大田用肥、扩行稀植、降低群体起点、减少病虫为害、增强抗倒伏能力。通常所说的壮秧,一般具有以下形态特征:①秧苗矮壮,茎基扁蒲,叶身挺立不弯,移栽后返青快,分蘖早,
2、分蘖健壮;②根多发白,发根力强,白根多,无黑根和腐根;③叶色青绿,不浓不淡,无虫伤及病斑;④生长整齐一致,清秀健壮。2.1育秧秧田选择湿润育秧应选择地势平坦、土质疏松、肥力适中、灌排方便、水源清洁、阳光充足、无病源、杂草少的田块作秧田。早稻育秧期间温度低,秧田位置以背风向阳为宜;晚稻育秧期间温度较高,秧田要通风凉爽。旱育秧床地应选择靠近水源、排灌方便、土质疏松肥沃、地下水位50cm以下、背风向阳、杂草少、地下害虫少、偏酸的旱地。床地应固定不变,以利连年培养保护。2.2育秧秧田培肥湿润育秧秧田可施用草塘泥、绿肥、人粪尿、猪厩肥、饼肥等作底层肥,可
3、以因地、因季选择适合当地具体条件进行秧田培肥。但是,各种有机肥都要经过充分腐熟后才能施用。为了促进秧苗早生快发,还需要适量施用硫酸铵、尿素和磷胺、过磷酸钙或腐熟人粪尿作面肥,旱育秧床土培肥的实质是提高床内腐殖质的含量。培肥的方法是施用足量的稻麦秸秆和有机肥,即田土要耕熟,有机肥要烂透,有机肥与化肥结合。一般可在秋冬季用秸秆、春季用有机肥、播前施用化肥或多功能壮秧营养土的三段培肥法。2.3科学浸种催芽(1)种子精选和消毒。浸种催芽前应将种子翻晒1~2d,晒好后的种子用泥水或盐水选种,以去掉极不饱满的种子和有黑粉病的种子。水稻种子消毒,可用0.1%
4、~0.2%的“401”浸种1~2d,或用稀释1000倍的50%多菌灵浸种1~2d,或者用300~500倍强氯精浸种。注意催芽前要先在水中预浸10h左右捞起,洗干净,以免影响发芽。(2)催芽。水稻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范围是27~38℃,而早稻催芽一般都在气温很低的春季,必须采取一定的保温方法进行催芽。早稻破胸阶段所需的适宜温度不要超过38℃,催芽以26~28℃保温催芽较好。催芽时应掌握好“高温破胸、适温催根、保湿催芽和摊凉炼芽”的原则。2.4适期播种育秧早稻播种期的确定,首先要考虑播种时的气温条件。当常年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12℃时,根据天气预报,在
5、冷尾暖头抢晴播种,薄膜保温育秧可适当提早播种;其次,要考虑移栽期天气条件是否适宜于秧苗成活。水稻安全移栽的温度指标为日均温稳定通过15℃;再次,三熟制早稻还必须考虑前作的收获期、晚稻插秧期等,否则会影响前后作物的生产。湿润育秧要求成苗率大于85%,壮苗率大于80%,播种量常规稻为375~450kg/hm2,杂交稻为150~180kg/hm2。现青扎根期在精整半旱秧田、播后塌谷、覆盖的基础上,晴天要灌满水沟,阴天可灌半沟水,雨天要排干水。在一至二叶期施尿素37.5~45kg/hm2或硫酸铵75~90kg/hm2作断奶肥,同时在晴天灌水上厢板,雨天
6、放干水,低温寒潮期护水保苗。三叶期以后,早稻湿润秧田干湿以湿润为主,寒潮期间灌水保温;晚稻秧田则适度控水,随排随灌。3适时移栽,合理密植适宜的移栽秧龄是5.5~6.5叶,此时秧苗素质的理想株形是:叶片直立,秧苗富有弹性,白根多,茎基扁平,带分蘖,百株地上部分干物重3g以上,具有较强的抗寒抗旱能力。适宜的栽插密度是水稻获得高产的中心环节,栽插密度对稻米品质,尤其是对直链淀粉含量有明显影响。可采用等行距移栽,即早稻15cm×20cm,晚稻为20cm×20cm,但最好采用宽窄行移栽。一般早稻移栽密度为13.3cm×(16.7cm+33cm),中、晚稻
7、为16.7cm×(16.7cm+33.3cm);一般杂交早稻的栽插密度可选择10cm×23cm、13cm×23cm、17cm×20cm等规格。4田间平衡施肥肥料在作物的生长发育、甚至产量高低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中后期氮肥施用与稻米品质形成关系密切。一般优质高产稻氮磷钾的配合比例为1∶0.5∶0.9,并配施总量为2.5%~3.0%的硫、锰、镁、钙等营养元素肥料。施肥量应视品种特性、稻田土壤肥状况而定,一般早稻为35%的复合肥(N+P2O5+K2O)600~675kg/hm2,晚稻为675~750kg/hm2,在移栽前耕田时一次性全层施用,
8、也可以用尿素、硫酸铵、过磷酸钙、磷铵和氯化钾等单质肥料配合施用。一般纯氮、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钾的用量分别为120~135kg/hm2、60~75k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