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270178
大小:6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05
《浅析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影响建筑抗震的因索及抗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然示阐述了提高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措施。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设计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影响建筑抗震的因素1.1建筑抗震取决于所选取建筑结构形式为实现“小憲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農目标,新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取消了砖混内框架结构,提高了砖混结构建筑的设计要求。目前普遍使用的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三种结构形式中,框架一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最为突出,剪力墙次之。单纯的框架结构造价虽然抗震性能不如前两种,但其造价较低,施
2、丁•技术成熟,是目前最为常见的结构形式。根据建筑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建筑的使用功能,选取合适的结构形式,对于建筑抗震意义重大。1.2建筑抗農取决于适宜的抗慮措施在场地类型不同的情况下,抗震措施主耍由建筑的不同等级决定。在确定建筑等级及场地类型Z后,将先进的抗震理念和系统的分析计算纳入到抗震措施设计中,即可改善建筑抗震设计,提高建筑抗農效果。1.3影响房屋建筑抗震性能的因素房屋建筑抗農性能取决于场地选择、施工质量等其他因索。建筑工程场地选择不当等造成施工质量下降,这些因素都可能对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造成重要影响。选择建好的工程场地、加强施工质量监督,对于提高建筑
3、抗震性能是十分必耍的。2现有抗震设计中的不足我国的抗憲设计思路是在借鉴其他国家抗震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逐步确立并完善的。其中有符合现代抗震设计理念的创新部分,但是也有考虑欠妥的地方,需要我们今后加以完善。2.1我国抗震规范在确定抗震关系上存在误区国外在划定抗震的延性要求等级时,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利用不同的地震作用降低系数来确定抗農延性,即“小震”取值越高,延性要求越低,反之亦然。与此同时,有些地区还结合了高烈度区使用高延性、低烈度区使用低延性的抗震设计理念。这两种抗震设计都与实际需要的抗震效果是一致的。而我国将地震作用降低系数统一取值,并且将小震定义
4、为一个固定的统计数字。这样对于抗震延性而言,其性能就是由抗震筹级来决定,这就造成同一个数值对应不同抗震效果,也就间接造成低烈度区建筑结构延性要求无法满足实际建筑抗震需要。2・2我国规定的“小震不坏,屮震可修,大震不倒”抗震设防目标也有待商榷该设防冃标并不完全适用甲、乙、丙三类重要性不同的建筑。一栋建筑在大震下能否不倒,已经不是看其承载力的大小,而是看它的延性是否能够到达设计耍求。而实际上,我国规范对甲、乙、丙三类建筑的耍求就存在概念性矛盾。我国规范要求,与国外规范相比较,对乙类和丙类建筑的是比较合理,而对于甲类建筑则过于偏松,对丁类建筑过于严格了。3提高建筑
5、结构抗震能力的措施3.1设计方案的选择为实现建筑结构的抗震效果,在对建筑物进行结构抗震设计(不考虑工程造价)时,设计方案应以体形简单、规则、平面对称为主,建筑结构应以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为主。这些设计可以尽量减少由于各类荷载引起不必要内力的出现,避免由于结构不均匀的设计理念造成抗侧向力的体系刚度过大、承载能力变化频率过快等现象的出现。3・2选择有利的矗工场地应在充足的勘测数据基础上,结合周围地区的地形地貌、地质状况,选择最为有利于的施工场地,避开地质灾害的地方。3.3确保主体结构与其他构件Z间连接可靠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需确保主体结构与其他构件之间
6、连接可靠、传力途径明确、截面形式合理。为达到这个冃的,设计者就必须对建筑内部所有出现的连接情况进行合理设计。这并不会增加设计的难度,却能尽可能地减小震害出现时带来的损失。3.4提高抗震性能薄弱结构构件的抗震性能由于在强烈的地震条件下,结构构件是不存在安全储备的,因此往往判断构件抗震性能是否薄弱的基础就是抗震构件的实际的承受荷载的能力;当楼层部位的实际的承载能力与在进行建筑设计时所设计的弹性受力的比值有突变时,便会导致塑性变形的集中,从而减弱楼层部位的抗震性能,因此这个比值必须是均匀的;应注意建筑抗震结构个部位的抗震性能的协调,避免结构局部抗震性能的加强;在进
7、行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时,应有意识的控制控制抗震性能较为薄弱的部位,在不产牛位移的情况下具有足够的抗变形能力,这也是提高薄弱部位抗震性能的有效的措施。3.5做好建筑结构消能减震与隔震设计传统的结构抗震是通过增强结构本身的抗震性能来抵御地震作用,是被动消极的抗震对策。而消能减震隔震设计是指在结构体系中设置隔震层以隔离地震能量,或在抗侧力结构屮设置消能器吸收地震能量,从而达到减轻震害的目的,是积极主动的抗震对策。我国已经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纳入了隔震与消耗减震的内容,并制定了《建筑隔震橡胶支座标准沢《夹层橡胶垫隔震技术规程》。但由于它是一种新型的结构体系,•口
8、-隔震层以上结构部分的使用要求高于非隔震建筑,因此,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