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重要文言虚词和实词.pdf

高中语文重要文言虚词和实词.pdf

ID:50255267

大小:165.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3-14

高中语文重要文言虚词和实词.pdf_第1页
高中语文重要文言虚词和实词.pdf_第2页
高中语文重要文言虚词和实词.pdf_第3页
高中语文重要文言虚词和实词.pdf_第4页
高中语文重要文言虚词和实词.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重要文言虚词和实词.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中语文重要文言虚词和实词一、【而】1、连词:可连结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1)、表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译作“和”或“及”或“又”。如:闻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墨子?尚同》)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韩非子?说林》)剑阁峥嵘而崔嵬。(《蜀道难》)蟹六跪而二螯。(《劝学》)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2)、表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3)、表承接关

2、系。一般不译,有时译作“就”“才”“接着”。如: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4)表转折关系。可译作“但是”“却”。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5)表假设关系,可译作“如果”、“假如”。如: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子产而死,谁其嗣之?(《左传?襄公三十年》)(6)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可不译,有时译作

3、“地”。如: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7)表示因果关系,译作“因而”“所以”如: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8)表示目的关系,一般译作“来”,或不译。如: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9)为下文提出更甚的事情作衬托,译作“还”“尚且”常与“何况”“而况”相呼应,表递进。如: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于人乎?(《淮南子?人间》)夫禽兽之愚,而不可妄致也,而况于火食之民乎?(尸子《明堂》

4、)2、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通“尔”,一般作定语,译作“你的”,也可作主语,译作“你”。如: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②若欲死而父,即前斗。《书博鸡者事》③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④余知而无罪也。(《左传?昭公二十年》)3、通“如”:好像,如同。如:军惊而坏都舍。(《察今》)[而已]罢了。复音虚词,表示“限止”,语气助词。例: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而后]才,方才。例:①三月而后成。②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师表》)[

5、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例: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庖丁解牛》)二、【何】1、疑问代词(1)单独用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带有语气助词“哉”“也”。译作“为什么”“什么原因”。如: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2)用作前置的宾语,问处所或事物,译作“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如: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6、(3)用作定语。译作“什么”“哪”。如: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其间旦暮闻何物?(《琵琶行》)(4)用作状语,常表示反问。译作“为什么”“怎么”。如: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2、副词:表程度,常用在形容词前。译作“怎么”“多么”“怎么这样”。如: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古风十九首?其三》)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3、构成复音虚词“何如”“何以”。(1)“何如”即“如何”,常

7、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译作“怎么样”“什么样”。如: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2)“何以”即“以何”,常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译作“拿什么”“凭什么”。如:何以哉?(《曹刿论战》)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3)“奈何”,常用于疑问句中作谓语或状语。译作“怎么办”“为什么”。如: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三、【乎】1、语气助词(1)表疑问语气。译作“吗”

8、“呢”。如: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2)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呢”。如: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3)表猜度语气。译作“吧”。如: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崤之战》)(4)表感叹语气。译作“啊”“呀”。如: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