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2456
大小:2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08-21
《名园在现代城市发展中的保护和利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名园在现代城市发展中的保护和利用-园林相关上海市有五大名园:上海豫园、嘉定秋霞圃、南翔古漪园、松江醉白池、青浦曲水园。笔者对上海市的五大名园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三大效益的现状进行了调研。1.豫园位于市中心的繁华地段,周边原来就是商业区,地理位置非常好。与周边商业文化组成一体,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可观。2.古漪园位于南翔镇,近郊,结合旧镇改建,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在那里抢占土地,古漪园周边已被商业、住宅、别墅群所包围。最近的别墅建筑离古漪园北部围墙约3.0米。3.秋霞圃位于嘉定城区,它的周边有许多的商业建筑,尽
2、管规划中已考虑了与秋霞圃的建筑风格一致。但高度、比例很难控制。4.醉白池位于松江古城区,旧城改建中道路扩大了,无形中醉白池原来的比例尺度缩小了。体现不出原来小巷中的醉白池的体型美。另外四周商店、住宅相继建立起来,醉白池的入口为了与道路尺度相协调,改建中比例、尺度失去了原来的体量,显得不协调。5.青浦曲水园也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总结上述名园普通存在几个问题:1.在旧城改造和发展中,开发商均利用名园的社会、环境效益和影响来推销自己的产品。2.当地的政府在规划控制和管理中对违反规划所采取的措施力度不大。3.除了市区豫园经
3、济效益可观外,其余四大名园经济效益不太理想。4.名园的修缮和经费来源主要是当地政府拨款和门票收入。所以名园的管理者有破墙开店自救的措施,无形中对名园造成一定的破坏。随着旧城改造步伐的加快,历史地段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利用,已由少数专家的关注扩展为社会公众的焦点。其缘由,一是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增强了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保护传统文化、人文景观的意识逐年增强;二是短途近郊的旅游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推动了有历史文化的故迹、遗迹的保护和利用的开发进程。目前,上海市建委、规划局对加强历史地段的保护制定了若干的保护性措施和标准。特别在
4、上海市总体规划和规划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令第26号《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中都有明确的条文说明。比前几年无限制的扩建、兴建、仿古建筑明清一条街,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保护与利用工作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旅游过度开发所引起对名园的破坏及围绕名园周边区域大规模的房产开发对名园的环境破坏等。名园的保护和利用已刻不容缓。以笔者参加的曲水园改建规划为例,说明不仅要保护好名园历史风貌和有形的物质人居环境,还要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发挥更大的潜在影响和活力,尽可能地传承传统文化方式与习俗,同时应注意规划的可操作和实施性
5、。一、青浦曲水园的历史与现状1.历史概况曲水园是上海市五大名园之一,以小巧玲珑、典雅古朴著称。园占地三十余亩,水体占全园面积的15%,园内建筑以青瓦、白墙、青砖构成,比例尺度宜人。古树名木53棵,树木枝荣叶茂,花繁果硕,素有“春日樱桃争艳,夏天荷花出水,入秋金桂馥郁,冬令腊梅璀璨”真是四季名花桂为冠,满园金粟带香归。入园使人感觉有城市山林之意,体现出我国古代造园艺术的境界,给人以美的享受。园建于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为城隍庙的附属园林,曾称灵园。初建时主要建筑有有觉堂、得月轩、歌熏楼、迎晖阁等,并旁凿小池,
6、叠石其中。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又沿流增设岸舫,建夕阳红半楼,而营凝和堂等建筑。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始浚池累山,架水为梁,植以红莲,筑长堤而卧波建桥名曰喜雨,堤旁设涌翠亭,叠小飞来峰而连接长堤,历经四十余年,园遂成二十四景初具规模。园内一石一水,一亭一阁,尽皆成趣。嘉庆三年(公元1798),江苏学使刘云房应知县杨东屏之邀,见其佳景,取王羲之兰亭会饮曲水流觞的典故,将灵园易名为曲水园。光绪九年至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883年——公元1900年),同时加建了放生池、花神堂等。因曲水园与城隍庙为一体,
7、园的修复经费来自“一文愿”,故园又有“一文园”之称。2.总体布局特点曲水园总体布局较为规则,全园以凝和堂为中心,有觉堂、花神堂左右并峙。一横轴三堂,为古典园林布局少见,三堂垣墙相隔,曲径相连。纵轴以凝和堂为主,前堂后房(前:凝和堂;后:清籁山房),中以一山架二池为体(山:大假山、小飞来峰,二池:荷花池、睡莲池)。园景布局以湖区为中心环湖面增景,堂堂近水,亭亭靠池,游园必绕池,故有“深深院落重重水,庭院深深深几许”之感。3.名园周边现状与目前存在问题名园周边环境为商业文化占据。对古园视觉上,整体风貌上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8、。幸好目前结合旧城改建拆除了相邻曲水园的建筑以恢复为市民活动休憩空间。园内建筑长期得不到正常的维修,所用材料不符合古典园林要求,如有些亭,地坪用水泥抹面,栏杆用混凝土材料代替,花窗用细石混凝土替代,丧失了古建原汁原味的风格。园路采用材料随心所欲,体现不出名园的特色和风采。植物景观中的下木材料中西结合,盆景园破旧不堪,儿童园缺少整体感,在历史文化核心区域设置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