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243924
大小:194.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0-03-07
《中国声乐发展脉络.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声乐发展脉络1、历史分期2、代表人物及作品分期中国古代声乐发展史中国近现代声乐发展史中国古代声乐史是中国古代音乐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代音乐的现存曲目来看,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声乐曲,中国古代声乐技术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传承中曾出现过几次大的发展和变化。以“声”为中心的上古时期(三代至秦汉)以“情”为中心的中古时期(魏晋至隋唐)以“意”为中心的近古时期(宋、元、明、清)上古时期(三代至秦汉)人声歌唱被认为是远在乐器演奏的器乐之上的高等级音乐。歌唱者非常注意歌声音量的宏大、连贯、弹性和音域的宽广,歌词的内容和歌曲的情感则相对居于次要地位。中古
2、时期(魏晋至隋唐)人们对声乐技术的追求和对声乐艺术的审美趣味悄然发生了变化。第一,歌词跃升为声乐作品的主要方面。稽康《声无哀乐论》第二,歌曲的情感跃升为审美趣味的主要方面。第三,综合性的声乐表演为主要演唱形式。“清商乐”、“吴声”、“西曲”和唐代的“曲子”等歌唱加器乐伴奏的演唱形式中国古代的声乐技术至唐代已较为成熟了,但中古时期的文章典籍较少提到具体的声乐技术理论问题。近古时期(宋、元、明、清)人们对声乐技术的追求和声乐审美趣味的主要特点是:声乐作品歌词的实际意义超过了歌词蕴涵的情感而成为歌曲欣赏的主要方面;声乐作品的曲调被放在次要位置;
3、声乐技术理论主要是“咬字吐字”的正音理论。近古时期较有代表性的几部主要声乐专著:1、元代燕南芝庵《唱论》2、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3、明代朱权的《词林须知》4、明代魏良辅的《曲律》5、清代毛先舒的《南曲入声客问》中国近代声乐发展学堂乐歌;代表人物是从国外归来并在中等学校传授音乐的沈心工(1903年回国任教)、曾志忞(1907年回国)、李叔同《1910年回国任教)等人。沈心工的《黄河》和李叔同的《春游》标志着中国近代音乐创作的真正开端.为以后的声乐艺术创作其定了基础。20年代的中国声乐艺术以美声为代表的西方歌唱方法在我国的传播得益于我国最
4、早的一批专业音乐教育机构的建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音乐科《1920年)、上海专科师范学校音乐科《1920年)、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1922年)、北京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1926年)、上海国立音乐院(后改名为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代表作品肖友梅的《问》《五四纪念爱国歌》赵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他》《买布谣》黎锦辉的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月明之夜》等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并推动了声乐活动艺术的发展。30、40年代的中国声乐艺术代表人物及其声乐作品:黄自的《玫瑰三愿》《斌登楼》《春思曲》青主的《我住长江头》《大江东去》江文也的《水调歌头
5、》、任光的《渔光曲》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铁蹄下的歌女》《毕业歌》、冼星海的《在太行山上》《救国军歌》《黄河大合唱》、贺绿汀的《书陵江上》《游击队歌》,郑律成的《延安颂》《延水谣》等等。歌剧《白毛女》的诞生是中国歌剧创作史上的里程碑.是中西音乐在继承和借鉴上的第一次最具艺术成就的作品.深深的影响,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新中国建立后至今刘炽的《我的祖国》《英雄赞歌》《让我们荡起双桨》生茂的《马儿.你慢些走》《学习,锋好榜样》吕远的《八月十五月儿明》《克拉玛依之歌》70年代抒情歌曲盛行。代表人物及作品有:施光南的《祝酒歌》《吐奋番的葡萄熟了》
6、伤逝》《打起手鼓唱起歌》、王酷的《边祖泉水清又纯》秋枫的《我服你.中国》等.这时期的著名歌唱有:刘秉义、李谷一、李双江、罗天掸、叶佩英、朱逢博.吴雁泽.关牧村等。改革开放以后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周小燕、沈湘等;青年歌唱家迪里拜尔、吴碧霞、廖昌永代表人物及声乐作品有:施光南的《在希望的田野上》、铁源的《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王酩的《妹妹找哥泪花流》、谷建芬的《那就是我》《我的小路》、张卓娅、王祖皆的《小草》、陆在易的《祖国.慈祥的母亲》、王立平的《汪凝眉》、刘锡津的《我爱你,塞北的雪》中国声乐的发展表现出中国人命运、情感以及现实生活对声乐艺术
7、的需要.在此.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期待中国声乐艺术能够更加的丰富并繁荣的发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