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农三牧”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doc

“新三农三牧”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doc

ID:50219344

大小:4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06

“新三农三牧”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doc_第1页
“新三农三牧”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doc_第2页
“新三农三牧”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doc_第3页
“新三农三牧”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doc_第4页
“新三农三牧”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三农三牧”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三农三牧”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新三农三牧”问题即农牧业劳动力“高龄化”、农村牧区人才“空心化”和农牧民生活“丰裕型贫困化”,它是“三农三牧”问题在新时期的表现形式,是在内蒙古全血贯彻落实“8337”发展思路,建成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加快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必须面对和着力解决的新问题。一、“新三农三牧”问题的提出农牧业劳动力“高龄化”。一直以来,从事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多以青壮年为主体,且男性劳动力占多数。但是到目前,农牧业劳动力队伍的主体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大批的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农村牧区进城务工,农牧业劳动力“高龄化”现象口益突出。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数

2、据中心发布的“中国城镇化调查”数据显示,占农民工总数近50%的80后和90后新生代农民工中,选择愿意回乡务农的分别只有7.3%和3.8%02000年到2012年,内蒙古农村牧区劳动力资源增加了136.62万人,而农林牧漁业从业人员仅增加了28.55万人,表明在增加的农村牧区劳动力资源中,只有20.9%的新增劳动力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统计资料表明,在进入新世纪的十儿年中,内蒙古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占农村牧区劳动力资源的比重下降了近9个百分点,占农村牧区从业人员的比重下降了20.1个百分点,超过100万青壮年离开土地、草场,老幼妇孺则成为“农村牧区留守族”和农牧业生

3、产的主力军。宙这样一支劳动力队伍来从事农牧业生产,其难度和质量可想而知。农村牧区人才“空心化”。农村牧区的发展进步需要一系列的社会资源,而最重要的资源则是人力资源,如果没有合格的劳动力资源,其它的资源就得不到合理利用。农村牧区人才“空心化”对于整个农村牧区的发展影响至深至大,它的严重影响无论怎样估价都不过分。2008年以来的五年间,内蒙古国有单位农业技术人员数量出现了四年下降,2012年比上年减少了2162人。冃前,全区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中,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的占73.5%02000年到2012年,内蒙古80个县域新增专业技术人员仅有7万余人,英中:教师和医务

4、人员占到三分之二,从事农牧业生产的专业技术人员增加仅有2万余人,增长十分缓慢。造成内蒙古农村牧区专业技术人才流失主要有以下的几条渠道:一是农村牧区的学生通过升学等方式跳出“农牧门”,只有极少数的一部分回到了农村牧区,甚至农业院校的毕业生也很少有人回到农村牧区参加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这也是内蒙古农牧业劳动力的文化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的重耍原因。二是农村牧区现有的优秀人才通过各种渠道流出农村牧区,这其中包括教师、医生及其他一些技术人员。这给本來人才资源就不丰富的农村牧区无疑是雪上加霜。三是进城务工使大量的农村牧区具有一定知识文化水平的青壮劳动力、包括各种拥有一技Z长的

5、能工巧匠流出农村牧区,使得农村牧区的发展前景堪忧。农牧民的生活水平“丰裕型贫困化”。所谓“丰裕型贫困”是指在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出现的一种趋势,即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推动下,当一些地区和社会阶层经济发展、福利水平提高的同时,还有一些地区和社会阶层的贫困状况却并没有随之好转,尚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温饱问题,其主要表现为:1.2011年国家和自治区调整了扶贫标准,农民上调66.67%,牧民上调72.22%,按照这一标准,内蒙古的贫困人口为26&6万人,占全区农牧业人口的20.34%。与此同时,新一轮国家级和自治区级贫困旗县名单出台,内蒙古共计57个旗县名列其中,

6、占全区除市辖区以外旗县级行政区域总数的71.5%,其中:国贫旗县31个,占3&75%,区贫旗县26个,占32.75%。在全区旗县人口排名前十位屮,5个旗县是国贫,1个是区贫,占60%,人口总数达到266.72万人,与全区贫困人口数相当。2•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2001年以来,内蒙古农村牧区居民收入与全国农村居民及全区城镇居民收入平均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但近两年又有所扩大。2012年农村牧区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为366元,为12年来第三大差距,相当于2003年的水平。内蒙古农村牧区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差距由2001年的3

7、563元扩大到2012年的15984元,收入差距比由2001年的2.8:1扩大到2012年的3.2:1,在全国的位次自2007年以來没有发生变化,始终维持在第15位。进一步分析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牧区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情况,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指数为1285.9,而在2000年以前,农村牧区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指数均超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指数,2001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指数为411.9,农村牧区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指数为393.20可以看出,进入新世纪肩,农村牧区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由此前超过城镇居民转变为滞后于

8、城镇居民。如果考虑到城镇居民在住房、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