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217965
大小:141.56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3-09
《知识社会学何以可能,何以可为——读伯格、卢克曼《现实的社会构建》.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知识社会学何以可能,,,何以可为,何以可为①①①——读伯格、、、卢克曼、卢克曼《《《现实的社会构建《现实的社会构建》》》韦宏耀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0摘要:::知识社会学作为一门传统的社会学分支学科一直处于边缘位置:,伯格和卢克曼作为社会建构论的代表人物,将日常生活现实作为研究范畴引入知识社会学,试图为知识社会学重新正名。社会具有双重属性,它既是涂尔干所说的社会事实,也是韦伯论证的理解的主观意义。知识社会学就是要对客观的建构和主观的建构作出理论说明,以揭示在日常生活中“人是他们自己积极主动创造的社会的产物”这一常识性道理。关键词:::知识社会学:、社
2、会建构、日常生活现实现象学社会学代表人物彼得·伯格和托马斯·卢克曼所合著的《现实的社会构建》(Thesocialconstructionofreality)自1967年出版以来至今多次重印,颇受称引,已经成为知识社会学讨论中不大可能绕过的一本著作,被誉为社会建构论的“圣经”。该书包含一篇绪论、三章主体内容和一章结论,以人和社会的关系为主轴来探讨社会现实的构建,是一部知识社会学论纲。简单来讲,作者认为,现实是由社会建构的,知识社会学必须分析这种建构的过程。“知识社会学”(Wissenssoziologie)这一术语是由马克斯.谢勒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而知识社会学直
3、接的近代源头则是19世纪德国思想史上的三大发展:马克思主义、尼采哲学与历史主义。(伯格、卢克曼,2009:4-6)谢勒是个哲学家,主要侧重于哲学形而上领域的思考,他把知识主要归结为哲学世界观——本体论和认识论问题,(苏国勋,2002)提出了社会“相对的自然世界观”概念。曼海姆将德国的这一思潮带入了英语世界,并在意识形态的梳理中,以“关系论”(relationism)为基础,使人们认识到:任何人类思想都不能免于其社会背景意识形态化的影响,即任何知识终归属于某种角度的知识。(伯格、卢克曼,2009:9)之后的默顿、帕森斯、盖格、斯塔克对知识社会学都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4、但知识社会学①本书版本见文后注释[1]1一直存在这样的现状——在理论上侧重认识论问题,在经验上侧重思想史。(伯格、卢克曼,2009:11)针对此,伯格和卢克曼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们将知识社会学视为经验性质的社会学的一部分,于是将认识论及方法论问题从知识社会学中排除出去,做一种社会学理论的研究。同时,他们认为,知识社会学必须致力于分析在社会中被当做“知识”的事物,因为理论思想、“观念”或世界观都不是社会中最关键的部分,都只是所谓“知识”的一部分。(伯格、卢克曼,2009:12-13)对知识社会学的性质及范畴做出再正名后,伯格和卢克曼便指出知识社会学的使命在于对现实的社
5、会建构进行分析,即对社会的双重属性进行分析。一方面,社会是涂尔干所说的社会事实,另一方面它也是韦伯论证的理解的主观意义,所以知识社会学要对客观的建构和主观的建构作出理论说明,以揭示在日常生活中“人是他们自己积极主动创造的社会的产物”这一常识性道理。基于此,伯格和卢克曼开始了他们知识社会学大厦的建构。一一一.一...知识社会学的哲学阐述知识社会学的哲学阐述——日常生活中知识的基础知识社会学关注日常生活现实,即指导人们日常生活行为的知识,在对其进行社会学分析前,必须先理解它的内在本质。因此,适当的哲学阐述是必需的。正如伯格和卢克曼所说“在着手进行主要工作之前,我们必须先
6、来阐明日常生活中知识的基础,即主观过程(与意义)的客观化,正是通过这一过程,主体间(intersubjective)常识世界才得以建构而成”。(伯格、卢克曼,2009:18)日常生活现实是一个井然有序的现实,在我们能够理解它之前便已被安排停当,并将其自身强制在我们面前。同时,日常生活现实是以一个互为主观的世界,也是一个我与他人共享的世界,呈现在我面前的。它是一种“此地(here)此刻(now)”的状态,具有时空结构.。日常生活现实是被视为理当如此的现实,只要日常生活的常规不被打断能够持续存在,它们就会被理解成是没有问题的。一旦问题出现,日常生活现实就会尽最大可能将有
7、问题的部分整合入没有发生问题的部分。而与日常生活现实相比较,其他的现实虽呈现特定的意义领域,却由生活的现实规划意义与经验的方式。当我用共同语言来解释宗教经验一类的事物时,我是“扭曲”了特定领域的现实,即我把非生活的经验“转译”到至高无上的生活现实中。(伯格、卢克曼,2009:19-24)日常生活的现实之所以能够渗透于人们生活中所有可能产生的其他现实,并且包含这些现实而维持其至高地位,是因为日常生活的现实作为一个社会性的存在具有客观的性质。一2方面,无论是在面对面的情境还是借由匿名的方式,我们都在日常生活的互动中与他人的生命交着于一,进而构建更为复杂与宏观的社会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