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206929
大小:262.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0-03-10
《经济学基础 教学课件 作者 姜法芹 第八章 国民收入核算.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八章国民收入核算学习目标主要内容思考练习返回知识目标:了解国民生产总值及最终产品的含义,区分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不同;掌握国民收入核算中各种总量的计算方法与相互关系。技能目标:掌握两部门、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构成的基本公式;熟练运用支出法和收入法核算国民生产总值。返回主要内容第一节宏观经济总量第二节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第三节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问题返回一、国内生产总值二、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三、名义GDP与实际GDP四、五个总量及其关系第一节宏观经济总量返回一、国内生产总值返回1.国内生产
2、总值是用最终产品来计量的,中间产品价值不计入GDP。2.只有一定时期内生产而不是销售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才能计入GDP。3.“所有常住单位”规定了一个国家GDP所涉及的经济活动的主体范围。4.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5.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6.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二、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一个国家国民所拥有的所有生产要素产生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GDP=GNP+外资生产总值-本国国民在外国的生产总值三、名义GDP与实际GDP返回(一
3、)名义GDP名义GDP,也称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名义GDP的变动既反映了实际产量变动的情况,又反映了价格变动的情况。(二)实际GDP实际GDP,是指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按固定价格或不变价格来进行统计,实际GDP的变动仅仅是由于实际产量的变动所引起的。因此,实际GDP的各种变动被广泛地用来衡量产出的水平和波动。四、五个总量及其关系返回(一)国内生产总值(二)国内生产净值(三)国民收入(四)个人收入(五)个人可支配收入一、支出法
4、二、收入法三、生产法四、GDP的局限性第二节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返回一、支出法返回(一)个人消费支出(二)企业投资支出(三)政府购买支出(四)净出口二、收入法返回(一)工资、利息和租金(二)业主收入(三)公司税前利润(四)企业转移支付和企业间接税(五)资本折旧三、生产法返回生产法从生产者的角度出发,根据提供产品和劳务的各部门所提供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来计算国民生产总值,它反映了国民收入从各个不同部门的来源,所以又称为部门法。四、GDP的局限性返回(一)GDP无法涵盖经济的各个层面(二)GDP只反映经济情况,不能反映经济
5、福利情况(三)国际比较上的困难一、两部门经济中的经济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二、三部门经济中的经济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三、四部门经济中的经济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第三节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返回一、两部门经济中的经济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在模型中,社会总需求(AD)由消费需求(C)和投资需求(I)构成,即AD=C+I;而社会总收入(NI)由消费需求(C)和储蓄(S)构成,即NI=C+S。从经济统计角度看,社会总需求一定会等于社会总收入,即AD=NI,那么,储蓄一定会等于投资,即I=S。二、三部门经济中的经济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返
6、回社会总需求等于社会总收入,即AD=NI。于是C+I+G=C+S+T,该等式可以化为I=S+(T-G)。因为T是政府的净收入,G是政府购买性支出,因此(T-G)可以看作政府储蓄,其值可以为正也可以为负。这样,I=S+(T-G)就可以表示储蓄和投资的恒等关系。根据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收入平衡的原理,可以知道,在四部门经济中,C+I+G+(X-M)=C+S+T+K,也就是I=S+(T-G)+(M+K-X),其中S表示居民个人储蓄,(T-G)表示政府储蓄,(M+K-X)表示外国对本国的储蓄。从本国立场看,(M-X)表示净
7、进口,外国获得收入;K表示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也是外国获得收入。当(M+K)大于X时,外国对本国的收入大于支出,于是就有了储蓄,反之是负储蓄。三、四部门经济中的经济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什么是国民收入?应当如何理解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中的五个经济总量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为什么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而间接税应计入GDP?123返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