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抗震性能

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抗震性能

ID:501724

大小:2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08-21

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抗震性能_第1页
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抗震性能_第2页
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抗震性能_第3页
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抗震性能_第4页
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抗震性能_第5页
资源描述:

《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抗震性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抗震性能-结构理论根据相似理论,建立刚性桩复合地基群桩模型,对其在静力作用受力特性进行了测试。静力试验表明:褥垫层能够调节桩-土荷载分担比,不同桩位桩身的应力,角桩最大,其次是边中桩,中桩最小。动力试验表明:无论是弯矩值还是剪力值都是:角桩最大,其次是边桩,再次是中心桩;刚性桩复合地基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刚性桩复合地基由于自身具有相对于柔性桩较大的桩体刚度,可以更好地发挥全桩的侧摩阻力,因此具有较高的承载力,而且还具有沉降量小、施工简单、工期短等优点,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我国被大量地应用到10-30层的高层建筑中[1-3]。  我们通过静力模型试验

2、,对不同褥垫层厚度下模型桩体和土体的应力变化规律及桩土应力比等工作性能进行了研究;并采用模型拟动力试验,得出桩身应变、砂箱位移、垫层变形值,并对上述数值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刚性桩复合地基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规律;通过分析刚性桩复合地基动静试验数据,得到一些对刚性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有参考价值的规律性结论。  1静力模型试验  1.1试验概况  试验采用3×3群桩模型:桩体采用PP-R管材,桩长900mm,桩间距6d(d为桩径);砂为中砂;荷载板为0.5m×0.5×0.02m钢板;设置150mm厚的垫层.模型材料参数见表1.模型试验如图1所示,砂桶内模型桩和应变片粘贴情况如图2所示.电

3、脑自动采集试验数据.  1.2试验结果分析  1)图3为不同褥垫层的p-s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不设垫层时的沉降量最大,当设置一定厚度的垫层时,由于垫层的调节作用,大部分上部荷载由桩间土体承担,同时桩体的侧摩阻力会随着桩间土应力的增加而增加,进而提高桩的承载力,并且更深的土体会受到荷载的影响;复合地基的承载力亦会因此而提高,同时桩体的受力会更均匀些。  2)图4为桩体应力,由于垫层的流动补偿使得桩身的最大应力点位置下移.从模型试验的结果来看,最大应力点的位置在Z/L=0.3附近(Z/L表示桩身不同位置与桩长之比),垫层厚度对最大应力点位置影响不大。  3)图5是不同桩位桩身的应

4、力曲线,角桩的桩身应力最大,其次是边中桩,中桩桩身应力最小但最均匀。  4)图6是桩土荷载分担比变化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桩体分担比随着荷载的增大而逐渐增大,然后趋于平衡甚至有些下降;土体分担比反而随着荷载的增大而逐渐减小。  2动力模型拟动力试验  2.1模型相似关系  综合考虑拟动力试验系统和模型自身性质等因素的影响,根据相似性理论,试验模型选取长度相似比为1:10,材料弹性模量、加速度、质量密度和应力与应变的相似比均为1:1。  2.2模型设计  试验采用含水率为5.7%的开封地区砂土模拟地基情况.试验中的砂箱采用10mm厚钢板加工制作而成。试验采用3×3群桩模型,模型

5、桩采用具有较高强度的三型聚丙烯管材。分别采用拉伸试验和压缩试验得到模型桩的相关参数:弹性模量为,泊松比为0.36。褥垫层厚度为30mm。  2.3监控点布置  为了实时监控模型在关键部位的应变、位移、土压力及褥垫层的变化情况,试验中分别在距离桩顶3cm处以及第一个应变片以下每隔12cm处电阻应变片,共8个;分别在砂桶底部、模型桩底、中部、上部以及砂桶侧面埋设土压力盒;褥垫层中心设置两个水平做动器和两个垂直做动器;在砂箱外侧放置量程为0~150mm的位移传感器以便测得砂箱的时程曲线.桩位布置及试验装置见图7和图8。  2.4试验参数及加载方案  试验前,首先需要确定将在模型试验

6、中用到的三个参数:模型的初始刚度、质量矩阵和阻尼矩阵。  试验采用对模型做单周期反复加载,通过加载测得的位移和反力计算出模型结构的刚度值.本模型试验的初始刚度为2×105N/m;模型的质量矩阵可根据原型结构的实际质量和原型-模型之间的相似比确定[4];模型的阻尼矩阵,拟动力试验不同于振动台试验[5],不必在模型结构上加大质量,只需在操作系统中设置相关参数,使其满足相似性要求即可[6]。  2.5模型试验结果  文中只对在ElCentro波(加速度峰值为35cm/s2,上部荷载为18KN,)的作用下模型桩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并和有限元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其桩身内力包络图如图9

7、所示。  剪力最大值均出现在桩顶处,最小值在Z/L=0.43处,桩端剪力相对桩身其它部位而言其值也较大,仅略低于桩顶剪力;而最大弯矩值出现在剪力值最小处;无论是弯矩值还是剪力值都是:角桩最大,其次是边桩,再次是中心桩.实际工程中角桩的破坏程度比中桩和边桩严重。  3结论  本文分别采用竖向静力和水平动力荷载模型拟试验,研究了刚性桩复合地基桩体的力学性能.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1)静力荷载作用下,桩身应力的中性点位置在Z/L=0.3附近.不同桩位角桩的中性点位置最高,边中桩次之,中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