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的运行与管理 教学课件 作者 王惠丰 王怀宇第六章 污泥处理与处置工段运行管理.ppt

污水处理厂的运行与管理 教学课件 作者 王惠丰 王怀宇第六章 污泥处理与处置工段运行管理.ppt

ID:50160080

大小:97.00 KB

页数:31页

时间:2020-03-09

污水处理厂的运行与管理 教学课件 作者 王惠丰 王怀宇第六章 污泥处理与处置工段运行管理.ppt_第1页
污水处理厂的运行与管理 教学课件 作者 王惠丰 王怀宇第六章 污泥处理与处置工段运行管理.ppt_第2页
污水处理厂的运行与管理 教学课件 作者 王惠丰 王怀宇第六章 污泥处理与处置工段运行管理.ppt_第3页
污水处理厂的运行与管理 教学课件 作者 王惠丰 王怀宇第六章 污泥处理与处置工段运行管理.ppt_第4页
污水处理厂的运行与管理 教学课件 作者 王惠丰 王怀宇第六章 污泥处理与处置工段运行管理.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污水处理厂的运行与管理 教学课件 作者 王惠丰 王怀宇第六章 污泥处理与处置工段运行管理.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章污泥处理与处置工段运行管理第一节污泥浓缩池一、运行管理1.进泥量的控制在污泥的浓缩的运行中首先要控制进泥量。进泥量太大,超过了浓缩能力时,会导致上清液浓度太高,排泥浓度太低,起不到应有的浓缩效果。进泥量太低时,不但会降低处理量,浪费池容,还可能导致污泥上浮,从而使浓缩不能顺利进行下去。进泥量的关键控制参数即固体表面负荷,固体表面负荷是综合反应浓缩池对某种污泥的浓缩能力的一个指标。初沉池的污泥浓缩性能较好,其固体表面负荷q一般可控制在90~150kg/(m2·d)的范围内,活性污泥的浓缩性能能较差,则应控制在低负荷

2、水平,q一般可控制在10~30kg/(m2·d)之间。初沉污泥与活性污泥混合后进行重力浓缩时,其值取决于两种污泥的比例,一般q可控制在25~80kg/(m2·d)之间。另外,q值的选取还与与活性污泥的SVI和是否添加化学混凝剂有关,即使同一种类型污泥,q值的选取也因厂而异,在运行实践中,应摸索适合于本厂的最佳q值。2.排泥的控制浓缩池有连续排泥和间歇排泥两种运行方式。小型污水处理厂一般采用间歇排泥。连续运行可使污泥层保持稳定,对浓缩效果比较有效。无法连续运行的污水处理厂应“勤进勤排”,使运行尽量趋于稳定,当然这很大程度

3、上取决于初沉池的排泥操作,不能做到“勤进勤排”时,至少应保证及时排泥。每次排泥一定不能过量,否则排泥速度超过浓缩速度,使排泥变稀,并破坏污泥层。重力浓缩池采用间歇排泥时,其间歇时间可为6~8h。3.浓缩池的浮渣应及时清除由浮渣刮板刮至浮渣槽内的浮渣应及时清除。无浮渣刮板时,可用水冲方法,将浮渣冲至池边。4.污泥膨胀当污水生化处理系统中产生污泥膨胀时,丝状菌会随污泥进入浓缩池,使污泥继续处于膨胀状态,致使无法浓缩。对于以上情况,可向浓缩池流入污泥中加入Cl2、KMnO4和H2O2等氧化剂,控制微生物的活动,保证浓缩效果。

4、同时,还应从污水处理系统寻找膨胀原因,予以排除。二、安全操作1、污泥浓缩刮泥机(1)长时间停机后的启动重力浓缩刮泥机在长时间停机后再开启,应先点动,后再启动。(2)池面出现结冰在寒冷地区的冬季浓缩池液面会出现结冰现象,此时应先破冰使之融化后,再开启污泥浓缩机。(3)桥维护过程中的安全对浓缩机刮泥桥进行维护保养过程中,必须戴安全带并明确救生圈的摆放位置。2、压力表气浮浓缩池的加压溶气罐的压力表应半年校检,检查一次。三、维护保养1.溢流堰定期检查上清液溢流堰的平整度,如不平整应予以调节,否则导致池内流态不均匀,产生短流现象

5、,降低浓缩效果。及时清理溢流堰上的杂物。2、排空检修应定期(每半年)排空,彻底检查是否积泥或砂,并对水下部件予以防腐处理。3、刮泥和撇渣设备应定期对刮泥机和撇渣机等机械设备的部件进行巡视,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定期对设备添加润滑油以及涂油保护。第二节污泥厌氧消化池一、运行管理1、进泥量在实际的运行控制中,投泥量不能超过系统的消化,否则将降低消化效果,但是,投泥量也不能太低,如果投泥量远低于系统的消化能力,虽能保证消化效果,但污泥处理量将大大降低,造成消化能力的浪费。常用最短允许消化时间和最大允许有机负荷两个指标来衡量消

6、化能力。在运行中,还要注意控制消化池的最佳污泥投配率,即每日投加的污泥量占消化池容积的百分比。排泥量与进泥量应相等,并在进泥之前先排泥。2、搅拌混合良好的搅拌可以提供一个均匀的消化环境,是得到高效消化效果的前提。完全混合搅拌可使池容100%得到有效利用,但实际上消化池有效容积一般仅为池容的70%。各地大量处理厂的运行经验表明,搅拌是高效消化的关键操作。很多产气量低的处理厂,通过对搅拌系统的合理控制或者改造后,大都获得了较高的产气量。《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指出,每日将全池污泥完全搅拌(循环)的次

7、数不宜少于3次。间歇搅拌时,每次搅拌的时间不宜大于循环周期的一半。3、加热系统甲烷菌对温度的波动非常敏感,一般应将消化液的温度波动控制在±0.1℃左右,如果条件许可,最好控制在±0.5℃范围之内。另外,温度是否稳定,与投泥次数和每次投泥量及投加投机时间有关系,所以,为便于加热系统的控制,投泥量应尽量接近均匀连续。当采用泥水热交换器进行加热时,污泥在热交换器内的流速应控制在1.2m/s之上,可以采用1.5~2.0m/s,如果流速较低时,污泥进入热交换器会由于突然遇热结饼,在热交换层上形成一个烘烤层,起到了隔热作用,降低了

8、加热效率。4、指标的检测与记录污泥厌氧消化系统对工艺条件和环境因素的变化极为敏感,所以,为保证消化池的正常运行,应及时检测系统的温度、pH、沼气产量、泥位、含水率和沼气中的组分等指标,并做好记录,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做出工况调整。二、安全生产1、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进入消化车间的工作人员必须着防静电工作服、工作鞋。不准着化纤衣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