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155347
大小:9.45 MB
页数:130页
时间:2020-03-07
《弹体非正侵彻混凝土质量侵蚀与运动轨迹研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弹体非正侵彻混凝土质量侵蚀与运动轨迹研究闪雨2015年1月中图分类号:O385UDC分类号:516.623弹体非正侵彻混凝土质量侵蚀与运动轨迹研究作者姓名闪雨学院名称机电学院指导教师黄风雷教授、武海军教授答辩委员会主席段卓平教授申请学位工学博士学科专业工程力学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理工大学论文答辩日期2015年1月InvestigationontheMassAbrasionandMotionoftheProjectileNon-normalPenetratingintoConcreteCandidateName:ShanYuSchoolorDepartment:MechatronicalE
2、ngineeringFacultyMentor:Prof.HuangFeng-lei,Prof.WuHai-junChair,ThesisCommittee:Prof.DuanZhuo-pingDegreeApplied:DoctorofPhilosophyMajor:EngineeringMechanicsDegreeby:BeijingInstituteofTechnologyTheDateofDefence:January,2015研究成果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我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获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文中除特别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学位论文中
3、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北京理工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合作者对此研究工作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学位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特此申明。签名:日期:北京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摘要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刚性/侵蚀弹体非正侵彻贯穿混凝土靶的过程。在分析比较空腔膨胀理论对不同类靶体适用性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侧壁摩擦的侵彻模型,改进了Jones质量侵蚀及Warren自由面模型,分别对刚性弹体非正侵彻半无限靶及刚性/侵蚀弹体非正侵彻贯穿有限厚靶的弹道进行了计算,研究了侵彻弹道、弹体轴向/横向过载的影
4、响因素。研究结果可为高速非正侵彻体的侵彻能力预估、结构响应分析、结构优化及材料选择提供理论基础。(1)采用动力学有限元软件LS-DYNA研究了动能弹侵彻阻力中靶体惯性项的作用。对于金属靶,稳定侵彻时的阻力可看作常数;对于混凝土等脆性靶体,存在一个临界速度,当弹体速度大于该临界值时,侵彻阻力中惯性项的作用比较明显。空腔膨胀理论适用于脆性靶体,可用靶体的破坏数D表征靶体抗侵彻阻力中惯性项的作用,D值越小,惯性项的作用越小。(2)基于空腔膨胀理论,建立了考虑弹体侧壁摩擦力的侵彻模型,研究了侧壁摩擦对侵彻的影响规律。当弹体初速度介于800~1300m/s时,忽略侧壁摩擦将给侵深带来至少10%
5、的偏差。(3)采用实验与理论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弹体材料对动能弹质量侵蚀的影响规律,改进了Jones侵蚀模型,提出了弹体头部形状演化的计算方法。与实验结果的对比表明,改进模型适用于软、硬不同类材料,可准确计算质量侵蚀量、侵深、弹体头部形状演化等。(4)基于微分面力法、空腔膨胀理论、改进的自由面效应模型,并考虑弹靶分离~再接触效应,建立了刚性弹体非正侵彻半无限靶的运动轨迹计算模型。弹体轴向/横向过载、垂直/横向位移、姿态角等模型预测结果均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研究了侵彻弹道及弹体轴向/横向过载的影响因素,给出了减小弹道偏转及降低弹体过载的弹体结构设计原则。(5)基于改进的质量侵蚀模型及刚性
6、弹体非正侵彻半无限靶的弹道预测方法,通过引入靶体背面的自由面效应,提出了侵蚀弹体非正侵彻有限厚靶的弹道预测方法,研究了非对称侵蚀对侵彻过程的影响规律。与实验数据的对比表明,该方法可准确地预测弹体的质量侵蚀量及侵彻行程。侵彻初期,侵蚀弹体的轴向过载、横向过载、横向偏移、角加速度、角速度均大于刚性弹体。考虑侵蚀后,弹体最终的垂直侵深、横向位移、姿态角均小于刚体侵彻。I北京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6)建立了刚性弹体非正侵彻/贯穿有限厚靶的弹道计算模型。与实验数据的对比表明,本文建立的理论模型可有效预测垂直侵彻、非正侵彻时弹体的垂直/横向位移、弹体的姿态角,以及垂直贯穿、非正贯穿时弹体的剩余速
7、度、弹体姿态角的变化等。关键词:非正侵彻/贯穿;混凝土;侵彻阻力;质量侵蚀;自由面效应;侵彻弹道II北京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AbstractThenon-normalpenetration/perforationofrigid/erodingprojectileintoconcretewasinvestigatedthroughtheoreticalanalysis,numericalsimulationandexperiments.Afterthecon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