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农村自来水的饮水安全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农村自来水的饮水安全问题-水文&水资源摘要: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发展乡镇及农村自来水工程这项公益事业,已成为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农村自来水工程建设不仅可解决人民群众的饮水问题,还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本文分析了实施农村饮水安全的意义,并指出了农村饮水安全需要处理的关键问题。关键词:农村自来水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项目。随着农利饮水工程不断发展完善,会彻底解决了农民吃水难的历史,减少了饮水性疾病和医药费开支,保障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增强了农民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改善了农民群众的生活及生产条件,
2、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1、实施农村饮水安全的重要意义 农村饮水安全是解决农村饮用水不安全的重要措施。农民长期饮用山间小河水、浅层地表水,饮用的不安全水主要是高氟水、苦咸水和污染水。饮水安全是人的生存需要和基本权利,保障饮水安全,提高饮水质量,是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内容。让农民饮用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切实维护群众的身心健康,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顺民心、合民意的德政工程。实现农村饮水安全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十二五期间水利工作的第一重要任务之一。 2、多渠道筹
3、集资金,保证工程顺利实施 农村饮水工程属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目周收期长,收益较低,需要政府和受益群众共同投资进行建设。在工程建设中,积极争取中央专项资金的扶持力度,多方筹措采取“国家投一点,地方拿一点,群众筹一点”的办法,形成以中央专项资金投资为主,地方配套资金为辅,受益农户投劳折资为补充的多元化的工程融资管理体制。同时引人市场机制,吸收社会资金,促成或农民群众参与工程建设的积极性,激发群众关心和爱护农村供水工程的良好社会氛围。为了管理用好项目资金,工程建设实行财务审计制,对项目建设资金管理设专用账户,工程建设资金由审计、财政部门定期审计,切实做到专款专用,从根本上保证农村饮水工程的
4、顺利实施。 3、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需处理的关键问题 3.1划定水源保护区,加强水源地水质的保护 要严格按照《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根据水环境条件及水源保护要求,合理划定水源保护区。一是在所有饮用水水源地的水体明确保护区范围,依法划定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制定保护办法,防止饮用水源受到污染,切实保护好水环境及饮用水源。二是严格控制开采地下水,防止水源枯竭和水体污染,特别要防止乱打井、乱开矿造成饮用水氟、砷等有害物质超标等问题。三是农业部门要科学施用农药和化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四是在饮用水源保护区、水体已经受到污染且水质超标的地区,禁止规模化畜禽养殖和渔业养
5、殖,调整畜禽养殖和渔业养殖的布局和品种结构,减轻养殖污水对水体的污染。五是按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在重要水源地周围、饮用河道两岸植树、植草,涵养水源。提高自然净化能力。六是发动群众做好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防止垃圾等面源污染。 3.2严格执行水源保护措施 建立水质净化监测体系保障饮水安全,首先要从源头抓起,要保护好饮用水源,要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的要求,划定水源保护区,加强水源地保护,防止供水水源受到污染和人为破坏;特别要采矿、工业等引起的水源污染和破坏;同时,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减少水源浸染,加强对农村污水、垃圾、粪便的处理,做好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其
6、次,要做好水污染的源头治理,落实“谁污染,谁破坏,谁付费”的政策;在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管理中,应根据水源水质等隋况,采取适宜的水质净化措施;同时加强水质检验,建立水质监测体系,保障供水安全。 3.3加强技术培训和新技术的推广 要定期对基层水利人员进行新的供水技术知识培训,推广技术含量高且方便实用的水处理净化一体化设施技术,对于水处理等关键环节,一定要请有相应经验和资质的专业人员进行设计,有关部门把好审核关,工程项目实施前,对技术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进行严格培训,建立岗位培训制度,进行岗位技术培训,使其掌握自来水管道安装、设备维修、保养、水源保护等基本知识,逐步提高管水员的业务素质,促进农
7、村安全饮水管理水平的提高,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工作的良性循环。 3.4严抓建后管理,保证工程良性长久运行 (1)明确主管部门应当明确各级水行政部门为农村饮水工程建后运行管理主管部门,县水务局增设人饮管理站并落实专职人员。乡、镇政府是农村自来水运行管理责任主体,要在充分尊重受益群众意见的基础上,负责制定统亍管理办法,不能每个村都有—套管理的办法和收费标准。可在—些村进行试点,摸索—些好的做法在全区农村推广。—是在经营管理上,采取灵活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