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125268
大小:13.00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3-05
《写作教学心得.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探索阅读写作一体化的语文教学实践现代文阅读中,有一题是陆文夫的《人与城》,我们把这个文章的阅读题分析之后,以此文为基础,提出“人与城”的命题。陆文夫在文中提出,苏州建城2500多年来,保持了“娴静、高雅,有很深厚文化素养的特色”,而这特色是一代代苏州无名氏“爬”出来的,这个“爬”不像有些城市的大拆大迁,他们是在城市文化自觉的基础上“爬”出来的。所以苏州进入21世纪,依然保持了作为人间天堂的许多特征,而杭州已经现代化、城市化得面目全非了。这篇文章可以初步让学生建立起城市也是有文化的,有素养的观念: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个庭院,一条街道,都是有生命的,有自己特殊的魅力的,从艺术哲学的
2、角度讲都是“这一个”。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后,我穿插了关于苏州申请“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一些材料。苏州在上世纪就成为世遗城市,而杭州到21世纪,据说要1000亿元的拆迁费才可以找回她作为天堂的感觉,这和一个城市的文化素养和品质有很大关系。然后又引了些古城拆迁与保护的事例。如围绕山西平遥古城和北京的城墙的故事。这样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打开之后,我注意到练习册上有一篇冯骥才的《神州到处小洋楼》的阅读练习,于是让学生接着看。文章说“小洋楼像手机那样,从城市到乡村,从少数人的奢侈到遍地开花般的普及,从一种时髦到狂潮,神州大地上一个个风情各异的古村古镇转瞬之间变成一片片洋楼群。”冯骥才指出,这
3、是整个社会对西方强势文化的认同和逢迎,一代人在“如此环境里耳濡目染,还会有多强的文化自尊与自信!”“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任何民族既自立于自己的经济实体中,更要立足于自己独特的文化中。”这样,这个民族才是可以发展的,否则那就很危险。冯骥才的“小洋楼”加上陆文夫的“苏州城”,同学们对城市文化甚至性格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且也进一步认识到城市建筑并不是简单的建筑问题,而是涉及到文化问题,尤其是民族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问题。之后把自己曾经写的《没有人的城市》大意讲给学生。中国的城市建设基本上先是照搬香港,后来直接抄袭美国,而中国城市和香港、美国城市是不一样的,结果是我们的城市基本没有给
4、人留下多少空间。美国是高度发达的国家,而且是汽车国家,商业又极其发达,居民生活用品基本上都在大型超市或者专业连锁店。而中国的城市才属于起步,大多数市民的生活是建立在便利店和小商小贩基础上的,而小商小贩是不在规划之列的,一旦出现即为非法,许多让市民享受方便与快捷的早点夜市在城管那里是非法摊点。许多城市平民在政府的大拆大建中搬进了小洋楼,但是他们也许无法生活,以前他们摆个小摊,推辆手推车就可以生活了,吃剩的东西养只鸡喂头猪,对生活也是个大帮助。但是在高楼大厦中,这些是不可能的,而且水电取暖物业对一般平民来说也是重要开支。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城市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你是看不出有什么区别
5、的,干旱地区和多雨地区的房子基本没有什么差别,一个民族和另一个民族的建筑也没有什么区别。当代中国城市基本上是钢筋水泥的火柴盒子。我们的城市建筑没有立足于历史传统和我们独特的现实中。然后让同学们结合地理知识,看看关于城市规划的章节,将教科书上的知识和我们课上讲到的关于城市的内容整合,然后作文。这就要学生对大量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首先要得出一定的结论,然后才能下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