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肠道传染病..ppt

夏季肠道传染病..ppt

ID:50114310

大小:484.00 KB

页数:49页

时间:2020-03-05

夏季肠道传染病..ppt_第1页
夏季肠道传染病..ppt_第2页
夏季肠道传染病..ppt_第3页
夏季肠道传染病..ppt_第4页
夏季肠道传染病..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夏季肠道传染病..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腹泻待查一.腹泻的定义1.大便次数增多;2.大便性状改变.公认的定义是24小时内3次或3次以上的水样泻.腹泻常见病因腹泻病的病因极其复杂,大体可以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两大类.非感染性腹泻:泛指各种非生物性致病因子引起的腹泻,诸如营养不良性腹泻,功能性腹泻,药物性腹泻、内分泌紊乱性腹泻,肠道肿瘤,小肠吸收不良等。感染性腹泻是由多种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或寄生虫等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一组肠道传染病。病程可急性发病,也可慢性迁延,一般病史在2周之内为急性腹泻,2周至2个月为迁延性腹泻,病史超过2个月为慢性腹泻。感染性腹泻是全球最常见病症之一,每年全世界估计320万小于5岁的儿童死于腹泻

2、,占同龄儿童死因的24.8%。在发展中国家,每年每儿童平均患病l~12次;发达国家每年每儿童患病1~5次。由此可见感染性腹泻仍是当前一类重要的疾病。感染性腹泻:指由生物性致病因子引起的腹泻,引起腹泻的致病性生物因子主要有细菌(如大肠埃希氏菌,痢疾志贺氏菌,产肠毒大肠杆菌(ETEC)、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01群霍乱弧菌及非01群霍乱弧菌、空肠弯曲菌、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为主),副溶血性弧菌(嗜盐菌)、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等)病毒(轮状病毒、冠状病毒、小园病毒、星状病毒、肠腺病毒等)寄生虫(阿米巴原虫、兰氏贾第虫,结肠小袋虫,隐包子虫,日本血吸虫等)。哪些人

3、易得夏季肠道传染病?儿童、中青年患者较多。这些病人大部分有在外就餐的经历,多是由于不洁饮食引起。有些病人是在就餐时大量饮用啤酒或者饮料,冲淡了胃酸,破坏了对付细菌的第一道屏障,再食用不干净的食物,感染上肠道传染病。因此,会出现同一个饭桌吃饭,有的人生病,有的人无事的现象。夏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系指由于进食被细菌或其细菌素所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其中前者亦称感染性食物中毒,病原体有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嗜盐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后者则称毒素性食物中毒,由进食含有葡萄球菌、产气荚膜杆菌及肉毒杆菌等细菌毒素的食物所致。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征为:(1

4、)病前有不洁饮食史(2)同食者集体发病,多食者病重(3)潜伏期短,1~3天(甚至数小时)(4)胃肠道症状明显(常有呕吐,腹泻,稀水样便),毒血症状较轻(肉毒中毒除外)(5)病程短,3~5天可痊愈治疗暴发流行时的处理:应将患者进行分类,轻者在原单位集中治疗,重症患者送往医院治疗,即时收集资料,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细菌学的检验工作,以明确病因。对症治疗卧床休息,流食或半流食,宜清淡,多饮盐糖水。吐泻腹痛剧者暂禁食,及时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抗菌治疗通常毋须应用抗菌药物,可以经对症疗法治愈。症状较重考虑为感染性食物中毒或侵袭性腹泻者,应及时选用抗菌药物。但抗菌药物不能缩短排菌期。细菌性痢疾广

5、义:由病原菌引起的痢疾样病变,如侵袭性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等。狭义: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细菌性痢疾的特点:1.畏寒,发热2.腹痛,腹泻,里急后重3.黏液脓血便4.大便镜检,脓多血少(重时可血多于脓),可见巨噬细胞5.大便培养阳性细菌性痢疾的特点:传染源菌痢病人及带菌者。 其中非典型病人、慢性病人及带菌者由于症状轻或无症状而易被忽略,故在流行病学中的意义更大。传播途径散发∶病原菌随病人粪便排出,直接或通过苍蝇污染食物、生活用品或手,经口使人感染;暴发流行∶地震,战争,洪水等可因饮用粪便污染的水源,而引起水型之暴发流行。治疗饮食以少渣易消化的流食及半流食为宜。保证足够水分

6、、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脱水轻且不呕吐者可用口服补液,如因严重吐泻引起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系乱者,则须静脉输入葡萄糖、生理盐水及电解质病原治疗(关键)用药时应参考当前菌株药物敏感情况选择用药霍乱1.夏秋为多,病人自疫区或与本病患者及其污染物有接触史对诊断有重要意义2.潜伏期1~3天,起病急3.先泻后吐,为米泔水样,常无腹痛和发热4.粪便细菌培养可确诊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属甲类传染病治疗严格隔离补液(关键)补液原则:早期、迅速、足量,先盐后糖,先快后慢,纠酸补钙,见尿补钾。静脉补液:重度脱水、不能口腹的中度脱水及极少数轻度脱水者口服补液口服补液盐(ORS)配方:G.S20g、N.

7、S3.5g、碳酸氢钠2.5g、KCl1.5g,溶于1000ml可饮用水中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O157)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是由EHEC引起的。只有一个血清型O157:H7,于1982年在美国发现,至今已有14次爆发流行,主要通过烤肉、未消毒牛奶引起。1996年夏日本各地流行,也因小学生餐饮消毒不彻底引起。我国尚未发现此病。EHEC可产生大肠杆菌类志贺菌样毒素,引起肠系膜、升结肠、盲肠、阑尾充血、变性、坏死、溃疡、出血等。急性出血性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